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好望角的胸懷
作者:秋風   來源:識港網    2019-03-18 15:03
佇立在二千英尺高的達卡馬峰的危崖峭壁上,極目遠眺, 水天一線, 飄渺無垠, 氣象萬千,好望角敞開寬廣的胸懷讓大西洋和印度洋在這裏交匯融合。

 

曼德拉的偉大在於他寬容、博愛的政治胸懷,實現了民族的大和解,不同族種的和諧相處是今日南非的一大景象——攝於南非羅賓島。

來到南非,來到神往以久的好望角,佇立在二千尺高的達卡馬峰的危崖峭壁上,沐浴在海風陽光之中,眼前是雄偉的岬角、卷浪飛濺,耳際是洶湧的濤聲、海鳥的長鳴,撲鼻而來的是清爽的空氣,不時夾帶著海洋的鮮味。“雲翻一天墨,浪卷半空花”,好望角敞開寬廣的胸懷讓大西洋和印度洋在這裏交匯融合。極目遠眺, 水天一線,飄渺無垠, 氣象萬千,令人舒心開懷,不由不驚歎有容乃大的好望角情懷!

在南非,統治了這麼多年的白人政府竟能和平實行民主選舉讓黑人總統上臺,我坦言十分敬佩主動廢除種族隔離政策實行民族和解的南非前總統克勒克,白人政府能有如此偉大的政治胸懷和歷史氣魄。陪同我們的南非友人則認為,更值得敬仰的是慘遭長期迫害而主張寬容和平,使南非走上民族大和解的民主之路的黑人領袖曼德拉。

我們慕名來到羅賓島,站在囚禁了曼德拉長達27年之久,不到六平方米的牢室門前,心裏敬佩這位為了爭取民族平等反對種族隔離政策的黑人領袖那種不屈不撓精神的同時,更為這位黑人領袖那大洋般寬廣的無私胸懷所震撼——曼德拉當上總統後摒棄了仇恨實現了民族的大和解。曼德拉寬容博愛的政治胸懷成為當今世界領袖的典範。南非大主教圖圖在曼德拉八十歲生日聚會上致辭,感謝曼德拉“教南非人民懂得寬恕”,“使南非成為世人心目中一盞指路明燈”。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則用愛爾蘭詩人謝默斯. 希尼的詩讚美曼德拉:“你讓希望複更,歷史因此生機勃勃。你讓我們所有人的生命中充滿美妙至極的音樂。” 1993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直到今天,英國評選全球最受尊敬的人曼德拉依然名列第一。

南非歸來,好望角那雄壯撼人的濤聲在耳邊久久回蕩,好望角那包容大洋的雄偉氣魄在心中深深感懷。

中國傳統文化講恩怨相報,什麼“父仇子報”,“有仇不報非君子”,什麼“君子報仇十年未晚”。其實,仇恨永遠是可悲的事,你恨人人恨你,恨恨相恨何時了,冤冤相報幾時休?人心懷仇恨不但活著不安寧自在,更是扭曲了人格,醜化了靈魂,使人喪失了尊嚴、理性、寬恕、仁愛和妥協。讓人滋長了頑固、僵化、殘忍和暴力,以暴力來保護自己、解決衝突,只能導致更大的仇恨和恐懼,給人類帶來了無休止的殺戮和災難。人類只有告別仇恨和恐懼,社會才會走進文明走上進步。對人的寬容、仁愛、妥協非是懦弱更不是消極而是一種道德力量。正如南非前總統克勒克說的,對歷史加害者必須承認自己過去罪行的過錯,加害者應表謝罪,受害者則更應胸懷寬恕的宏量為了構建構永續的和平,兩者必須攜手努力。他更指出,“寬恕”並非盲目忘卻過去,而是指嚴峻的自我反省,踏出建設未來第一步的勇氣和行動。中國的歷史和今天缺乏的正是這種寬恕的宏量和妥協的仁愛,兩千多年來的中國一直在血腥和暴力的泥潭裏惡性循環。近代史上,中國社會的領袖人物因缺乏寬容和妥協精神而貽誤了許多歷史機遇,清未統治者拒絕溫和變法而引發辛亥革命,孫中山不以理性的法制途徑而以革命暴力去對付袁世凱的違法行為而使民國剛建立的憲政法治遭到破壞,抗戰勝利後蔣介石和毛澤東因缺乏寬容和妥協而導致內戰至今祖國未竟統一,現代社會意識形態之爭水火不容你死我活更無寬容可言……

古今中外的現實告訴我們,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寬容程度,決定了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民主和自由程度,決定了這個社會的文明和進步程度。

咱們平頭百姓,即是養家過日子,為人處世,寬容仁愛是一種涵養一種智能一種福份,更是善待自己的一種方式。人只要生活在世上,於人於事總免不了會有傷仇怨恨,何必為曾經的傷害而耿耿於懷?時間雖會沖淡一切苦痛,又何必要等時間來沖淡呢?敞開胸襟,學會寬恕,及早忘卻,平常以待,我們將能更快享受到安寧、祥和和幸福的生活。路在寬容和仁愛中越走越寬廣,為官執政者特別是處於時代浪尖能夠主宰社會的偉人們倘若也能廣布寬容廣施仁愛,理性妥協,則國家甚幸民族甚幸歷史甚幸。

2004.11

 

责任编辑:wu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