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識港話事】公屋輪候時長破紀錄 全港寒士何日俱歡顏
作者:熊貓哥哥   來源:識港網    2022-05-17 10:18
新一屆政府即將履新,李家超亦表態將重點處理房屋問題。實際上,歷屆特首均將房屋問題視為頭等大事來處理,關鍵在於決心與力度。令人慶倖的是,李家超所面臨的執政環境較往屆特首來說,實在是寬鬆太多,香港在大亂之後實現大治的轉折或就在此時,如何把握機遇、迎難而上,相信李家超心中已經有了清晰的路徑。

香港房屋委員會5月12日公佈,截至今年3月底,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公屋時間攀升至6.1年,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則為4.1年,兩者同創1999年以來新高。兩組數字再次道出了香港不可承受之重,在實現居者有其屋的道路上,香港的確步履維艱。

香港公屋建設始於上世紀50年代初,最初是為了幫助1953年石硤尾木屋區大火的災民;1960年代,港府開始推出廉租房;1972年,港督麥理浩制定十年建屋計畫,是港府第一次成體系地建設公屋;回歸後,首任特首董建華又推出八萬五計劃,意圖在短時間內令七成港人有屋可居,遺憾遭遇亞洲金融風暴及非典肆虐,計劃雖有效遏制香港房價上漲,但卻因樓市蕭條無法持續。其後香港房價一路上漲,港人的居住體驗愈發下滑,直至籠屋、劏房這類極度逼仄的戶型出現,竟成為香港的一道風景。

實際上,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國際性大都會,房價高企是普遍現象,紐約、東京、巴黎、蘇黎世的房價與香港房價相比並不遑多讓。但是,從地理位置講,香港有其局限性。例如東京,高企的房價可通過開發周邊郊區及東京灣城市群來消化人流,通過發達的交通網絡來緩解聚集壓力,但香港三面環海,尚有大片生態地界、丘陵環伺,唯一的陸路通道被各路關口所阻隔,難以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集中的人口沒有有效途徑消化,不斷增加的人口外加有限的資源,地價、樓價的高企是必然的。這一點,香港不是孤例,新加坡也存在類似情況。但新加坡依靠完善的住房保障體系,實現了大部分市民的居住基本需求。因此,香港長期的痛點住房問題,非因房價過高,而是配套政策不足。

回歸以來,港府多方施策,不斷完善住房保障體系,但因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以及決策的不連貫性等問題,始終令相關政策難以奏效。林鄭月娥政府上台伊始,便提出「置業新希望」理念,推出「港人首置上車盤」框架,並用一年多時間在社會上開展「土地問題大辯論」,任內又推出「明日大嶼計劃」、「北部都會區計劃」,一系列舉措,均旨在提振公屋供給。然而,自「非法佔中」以來,香港社會撕裂嚴重,極大牽扯了各方精力,港府也處於有心無力的狀態。2019年、2020年,受黑暴、疫情雙重影響,香港社會經濟信心重挫,港府善後各項事宜已分身乏術,公屋建設項目的滯後,可想而知。如今,公屋輪候時常破紀錄,實在令人唏噓。

新一屆政府即將履新,李家超亦表態將重點處理房屋問題。實際上,歷屆特首均將房屋問題視為頭等大事來處理,關鍵在於決心與力度。令人慶倖的是,李家超所面臨的執政環境較往屆特首來說,實在是寬鬆太多,香港在大亂之後實現大治的轉折或就在此時,如何把握機遇、迎難而上,相信李家超心中已經有了清晰的路徑。

本網評論員 熊貓哥哥

责任编辑: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