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10月14日晚,深圳的秋夜因一場古典音樂盛宴更顯溫潤——2025深圳「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迎來重磅場次「馬勒歌曲之夜」。格林美獎獲得者、當代樂壇公認最具創新精神的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托馬斯・漢普森,攜雨果·沃爾夫勳章得主,鋼琴家沃爾夫拉姆・里格應2025深圳「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邀請,首度獻演深圳,以醇厚嗓音與細膩詮釋,將馬勒藝術歌曲的深邃意境鐫刻在觀眾心間。這場演出不僅是漢普森與深圳樂迷的首次相遇,更彰顯了2025深圳「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在節目策劃上一以貫之的理念——以世界級藝術家為橋、以經典作品為媒,讓不同文明的藝術精髓在鵬城碰撞出璀璨火花。
在古典音樂界,托馬斯·漢普森的地位無需贅言。他的嗓音,已不僅僅是一件樂器,更是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其職業生涯橫跨數十年,演繹的曲目從莫紮特到現代作品,極為寬廣。但他對德奧藝術歌曲,尤其是馬勒作品的詮釋,已被公認為這個時代的權威。漢普森的卓越,在於他完美融合了「聲」「情」與「智」——他擁有溫暖醇厚、兼具力量與微妙控制的男中音;他更是一位深刻的音樂學者,對每一首作品背後的文學、歷史與情感內核都有着孜孜不倦的探究。這使得他的演唱不僅僅是「唱」,更是一種戲劇性的「敘述」與哲學性的「思考」,將聽眾直接帶入歌曲的詩意世界。他的首次深圳之行,無疑是本地樂迷期盼已久的盛事,也為「一帶一路」音樂季的藝術版圖添上了至關重要的一塊拼圖。
而當晚演出的核心——馬勒藝術歌曲,更是古典音樂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古斯塔夫・馬勒的作品向來以「用音樂承載詩歌重量」著稱,他擅長將德語詩歌的韻律與音樂的色彩相融合,在短小的歌曲篇幅里容納對生命、自然、離別與永恆的深刻思考。對於中國觀眾而言,馬勒的作品雖誕生於19世紀末的歐洲,但其蘊含的「對生命本質的追問」「對情感的坦誠表達」,卻能跨越時空與文化,引發強烈的情感共鳴。
選擇一場純馬勒藝術歌曲音樂會,需要極大的魄力與藝術自信。它不依賴華麗的舞台布景或龐大的樂團編制,而是將全部焦點凝聚於人聲與鋼琴的二重奏上,極度考驗藝術家的內力與默契。若說漢普森的演唱是演出的「靈魂」,那麼鋼琴家沃爾夫拉姆・里格的伴奏便是「骨架」。作為與漢普森長期合作的搭檔,里格對馬勒作品的理解同樣深刻。他的彈奏既不喧賓奪主,又能在關鍵處為歌曲「點睛」—— 當漢普森的嗓音轉向柔和時,里格的鋼琴音色便如輕紗般包裹;當歌曲情感推向高潮時,他的彈奏又能以恰到好處的力度,與歌聲形成「對話式」的呼應。
演奏大廳內觀眾們凝神靜聽,仿佛連呼吸都融入了音樂的節奏。每個篇章終了,觀眾席隨即爆發出熱烈而持久的掌聲。托馬斯·漢普森也在返場時接連演出兩首曲目,將全場氣氛推向又一波高潮!演出結束後,不少聲樂愛好者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在受訪時紛紛表示:「能夠在家門口看到期待已久的偶像特別特別開心。」從上海專程趕來深圳看演出的馮先生說:「能夠聽到托馬斯·漢普森演唱的馬勒藝術歌曲,我覺得特別值。」
對於深圳而言,這樣的演出不僅是一場「聽覺盛宴」,更是一次「文化賦能」——它讓深圳觀眾在家門口便能與世界級藝術家對話,讓「一帶一路」 的「開放、包容」理念通過音樂得以傳遞。而托馬斯・漢普森的深圳首秀,也將成為2025深圳「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的又一經典時刻,為這座「青春之城」的文化記憶增添一抹厚重而溫暖的色彩。在後續的演出周期內,2025深圳「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還將繼續以匠心策劃,為觀眾帶來更多跨越時空、連接文明的藝術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