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10月9日上午,位於廣州市南沙區的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科考碼頭氣氛熱烈。在「夢想」號大洋鑽探船的見證下,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和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種採集儀式舉行。
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十五運會、殘特奧會組委會主任,國家體育總局局長高志丹,殘特奧會組委會執行主任、中國殘聯理事長周長奎,十五運會、殘特奧會組委會執行主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十五運會、殘特奧會組委會執行主任,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岑浩輝,十五運會、殘特奧會組委會執行主任,廣東省委副書記、省政府黨組書記孟凡利出席。
粵港澳共同點燃全運聖火
在儀式現場,負責「源火」採集任務的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科研工作者代表護送「源火」上台,廣東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郭永航迎接並展示「源火」。黃坤明、高志丹、周長奎、李家超、岑浩輝、孟凡利共同點燃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聖火」。
熊熊燃燒的全運聖火被引入四盞火種燈。十五運會廣東賽區執委會、殘特奧會廣東賽區執委會、香港賽區籌委會和澳門賽區組委會代表分別受領火種。三個賽區負責人高舉火種燈,大家以雷鳴般的掌聲與歡呼,回應這莊嚴神聖的一刻。
在十五運會會歌《氣勢如虹》激昂的旋律中,火種採集儀式圓滿落幕,也標誌着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將進入開幕30天倒計時。據悉,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火種採集完成後,將分別奔赴港澳廣深4座城市,並將於11月在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個城市舉行火炬傳遞。
來自南海1522米深處的「源火」
據了解,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源火」,來自1522米南海深處。「源火」與「聖火」交相輝映,永遠拼搏的體育精神、敢於探索的科學精神,與可持續發展理念正以最熾熱的方式水火交融。
歷屆全運火種採集,都集中展示了主辦地的社會經濟成就、深厚文化底蘊與人民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因海而興的粵港澳大灣區,向海圖強的腳步不曾停歇——目光所至,便是那片世代相依、孕育希望、蘊藏寶藏的廣袤南海。此次火種採集活動包含「源火」採集與「聖火」點燃兩大環節。活動現場,採集自深海的「源火」首度揭曉其神秘面紗。
去年11月17日,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科考碼頭,由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大洋鑽探船「夢想」號正式入列,讓中國成為全球第三個能自主設計建造大洋鑽探船的國家。今年9月,沿着「海上絲綢之路」的足跡,作為「夢想」號大洋鑽探船配套保障船的「海洋地質二號」,帶着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源火」採集的光榮任務,駛向祖國南海。
位於中國南海北部海域的海馬冷泉區,就是此次任務的目的地。9月18日14時26分,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牽頭自主研發的「海馬」號深海遙控潛水器(ROV)下潛至1522米的海底,抵達冷泉滲漏點。科研人員遠程精準操控機械臂持採集艙,採集滲漏點溢出的可燃冰及伴生氣。沉睡的可燃冰在降壓作用下被「喚醒」,分解產生的甲烷氣體成為「源火」氣源。16時48分,船上的光伏發電裝置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並傳輸到海底,在1522米的深海成功將這股來自地球「藍色血脈」中的氣體引燃。
「源火」採集成功後,科研人員通過「海馬」號在海底採集點位放置「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源火』採集點」永久基點定位標,紀念這次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源火」採集行動。
海洋科技點亮全運之光
高端無人深海裝備、超深海能源探測及採集引燃關鍵技術、戰略性清潔新能源……以體育為紐帶,「源火」採集展現大灣區在海洋高端裝備製造、深海探測進入、清潔能源勘探等領域的前沿性進展。
據介紹,這次火種採集實現了全球大型綜合運動會歷史上的突破,即首次利用深海遙控潛水器集成搭載「可燃冰原位採集分解及引燃裝置」,在超深水海底遠程精準引燃可燃冰獲取「源火」,並以超高清設備記錄展示採集過程。這些創新,既是我國深海科技實力的集中體現,也是「簡約、安全、精彩」辦賽要求的生動詮釋,深刻傳遞了奧林匹克精神、科技協同創新、灣區融合發展的時代主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