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垃圾收費「先行先試」今日起在14個試點展開,大公報記者近日實地走訪多個參與計劃的地點,有試點大廈的居民已收到首月的指定袋,惟對計劃仍有不少疑問,認為指引不清晰,對收費計劃信心不足。有率先試用的酒樓表示指定袋設計不同,使用不方便,在人手不足下加重工作負擔。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表示,會透過計劃了解不同場景參與者的操作情況及面對的問題,之後再作下一步部署,目標是五至六月向立法會交代。
政府今日起在全港14個地點,推行垃圾收費「先行先試」計劃,當中包括政府大樓、住宅、商場、食肆以及院舍等。記者走訪了參與計劃的荃灣滿樂大廈安寧樓,據了解,計劃實施首半年,政府會每月向住戶免費派發30個15公升的指定垃圾袋,首月的指定袋已經派發。
77歲的周太在安寧樓住了46年。她說,現時一家三口居住,家中垃圾不多,以廚餘為主,多年來已養成「一袋兩用」的習慣,將買餸附送的的塑料袋,用作垃圾袋,亦會將乾淨的膠袋送回店舖,讓商家重複利用。對於垃圾收費,她直言感覺有些奇怪,「我們長者生活中本身就少有垃圾,每日就這麼多,現在豈不是還要另外多買一個指定袋,來裝原本裝垃圾的膠袋?」她亦坦言,不清楚指定袋容量、價格、如何購買等。
「街坊有很多疑問,例如有人會問,本來是用家中的膠袋裝垃圾,再多買一個膠袋裝原來的膠袋,怎麼做到環保?」荃灣區議員古揚邦認為,減廢方向正確,但很多居民收到的訊息不是減廢,而是收費,他認為,先行先試是好事,但很多長者不識字,看不懂單張,甚至會將15公升認成是收15蚊,故當區關愛隊曾組織過多次街站活動,希望增強社區居民對指定袋的了解。
試點餐廳:耗人手記錄用量
試驗計劃有四間食肆參與。位於大圍的漢年茶餐廳是試點之一,但《大公報》記者日前到餐廳所見,門外張貼告示,表示餐廳將在4月1至5日休息。店員回覆查詢表示,不便回應垃圾試驗計劃,但餐廳每年清明節都會休息,實施垃圾收費後會按規則做事。而記者留意到,店員收拾餐桌時,廚餘會連同紙巾等放在一起,似乎未有進行廚餘分類回收。
在新蒲崗新光宴會廳酒樓,有職員表示,指定垃圾袋設計與慣常的不同,用起來比較困難,亦要花更多步驟處理,「最麻煩就是玻璃樽,因為酒樽、紅酒樽我們接收後還要清洗,洗乾淨後再放入膠袋內,變相要花更多工夫。絕對不方便,加重了負擔,因為你知道餐飲人手已經不足夠,還要我們做這麼多事情,變相有時我們真的是百上加斤。」
至於另一食肆試點、位於旺角的鋿晶館,店長陳先生電話接受訪問時表示,日前已收到環保署送來的首批指定袋,包括100公升及50公升的袋,餐廳須記錄指定袋的用量、向署方反映指定袋的質量,若餐廳需要更多指定袋或其他容量的袋,可以向署方反映,「我們空間、人手都有限,很難做到分類,(參與試驗)主要都是睇睇要用幾多袋、什麼袋比較適合,方便日後安排。」
與港鐵大埔墟站相連的新達商場亦是試點處所,《大公報》記者在商場所見,商場扶手電梯旁等有一般的垃圾桶。有日式餐廳員工向記者表示,近日商場向商戶派發了一疊指定袋,而餐廳以往處理垃圾會分開廚餘及一般垃圾,「因為怕廚餘會漏水」,而最後會一併裝到更大的垃圾袋中,估計之後都會這樣處理,只是會將一般垃圾袋改為指定袋。另一間中式食肆負責人則表示,已收到200個指定膠袋,將於今日起使用,相信廚房會有所安排。
院舍:回收廚餘成效待觀察
屯門嘉濤耆樂苑亦是計劃試點之一,提供180個護理安老宿位。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顏汶羽昨日探訪院舍,並引述院長稱,政府已為院舍免費提供75公升及35公升的指定袋,以及大型垃圾標籤。院方會在試行過程中,詳細記錄實際營運情況資料,例如每日主要產生垃圾的種類、數量,以便評估每月處理垃圾的開支。對院舍而言,最大的困難是扔垃圾模式的轉變,至於正式實施垃圾收費會否影響運營成本,仍需觀察廚餘回收及廢物回收究竟可減多少垃圾量。
顏汶羽表示,社會對推行垃圾收費有好多不同疑慮,希望「先行先試」起到展示作用。他認為政府應加大宣傳,讓更多市民看到試行計劃的運作,理順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同時做好回收教育工作、增加回收設施。
卓永興:先整理數據 再作下一步部署
垃圾收費「先行先試」計劃今日起實施,被問到若先行先試效果不好,8月會否不推行垃圾收費,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表示,希望透過不同場景、由不同參與者去「試清楚」垃圾收費的流程及操作,以及了解未來有機會面對的問題及難處,整理數據及意見,目標5至6月向立法會交代。另外,他將主持跨部門小組,全面檢視先行先試計劃,了解市民的參與度、對計劃的接受程度、收集的垃圾量、回收量等數據,當局分析後再作下一步部署。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表示,會認真仔細考慮「先行先試」計劃結果,認真務實地去部署下一步,但「不想過度推測下一步要如何做」。
政府推行垃圾收費「先行先試」計劃的14個地點包括政府大樓、住宅、商場、食肆以及院舍等。謝展寰解釋為何未包括政府總部,他表示政府總部垃圾是按重收費,毋須測試,又指在香港全面推行按重收費,雖然收費會較簡單,但未能達到將垃圾量和指定袋用量掛鈎,會影響鼓勵的減廢效果。
謝展寰:料社會3至5年才會習慣
至於垃圾收費會否因而加重市民負擔,謝展寰說,垃圾收費其中一個重要目的是希望鼓勵減廢,以餐飲業為例,他們產生的垃圾超過七成是廚餘,鼓勵餐廳將垃圾及廚餘分類,相信可以大幅減低垃圾費支出。對於雞骨、魚骨等廚餘可能會弄穿指定袋,他建議可用多一個袋丟棄。謝展寰說,曾經到韓國首爾「取經」,向當地居民和環保團體了解減廢進度,獲對方建議「不要心急」。他指首爾和台北經驗均顯示,社會需要3至5年時間才會習慣,政府將會不斷宣傳。
本港本月22日實行首階段即棄塑膠管制,設半年適應期。被問到很多小食店或食肆還未準備好「走塑」,謝展寰表示,香港人有時候有些習慣,就是當事情去到真的要做時才會「慢慢搞」。他說當局早於去年已經開始做宣傳,市民近2、3個月才開始緊張,他認為在電視賣廣告,市民未必這麼「上心」,因此「走塑」計劃特點是在源頭及供應者作改變。
就餐廳轉用替代餐具,成本會否轉嫁食客,謝展寰說,木製的刀叉等替代品最初較貴,但近幾年價格已明顯下降,與膠刀、膠叉價錢相差不遠。而目前白色塑膠飲管每支約是1仙,但轉用其他飲管後,每支約是3至4仙,整體每份餐具只是相差2至3毫。酒店亦都禁止免費提供即棄瓶裝水、洗漱梳妝用品,謝展寰指與業界商討後已提供替代方案,舉例浴帽已有紙質代替,業界基本上已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