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當前,中國正處於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着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全球產業與地緣政治重構,對深度融入全球化的中國經濟造成重大挑戰。中國企業,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的諸多企業,要如何隨着經濟全球化格局的轉變和中國經濟轉型升級,調整發展方式,努力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
11月27日,中歐國際工商學院29周年校慶暨第七屆中歐深圳年度論壇在中歐深圳校區成功舉辦,這是中歐深圳校區落戶前海合作區後舉辦的首次論壇。論壇聚焦「大時代、大變局、大灣區」,共論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和邏輯。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管理學教授、橫店集團管理學教席教授汪泓,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黨委書記馬磊,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黨委副書記、中歐社會保障與養老金融研究院常務副主任史健勇,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金融與會計學教授芮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副理事長屈宏斌等出席本次論壇。
汪泓在致歡迎辭時首先對中歐深圳校區步入前海時代表示祝賀,並希望中歐深圳校區扎根前海這個特區中的特區,輻射粵港澳大灣區,為快速發展的優秀企業培養高素質的企業家和高層管理者。她表示,中歐要繼續通過高質量的管理教育、差異化的論壇活動和有品質的校友服務,為大灣區的企業管理者持續賦能,併集結學院在教學和研究方面的優勢,努力成為灣區企業家學習和提升的首選高端平台。
汪泓提及,雖然當前中國經濟正經歷結構性、周期性的調整,但中國堅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不會變,堅持走市場經濟的道路不會變,堅持走全球化、國際化的道路不會變。這次論壇的主題「大時代、大變局、大灣區——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和邏輯」貼合當下背景。中歐希望通過本次論壇,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屈宏斌發表題為「全球產業鏈重構下大灣區的機遇與挑戰」的主題演講。他指出,當前全球產業鏈的重構主要呈現區域化、友岸化和本土化三個特徵,特別是越來越多的企業實施「中國+1」新策略,低增長、高通脹、高風險或將成為全球經濟新常態。而中國經濟也呈現出幾個新特徵,首先是房地產的黃金時代已經終結,「鐵公機」(鐵路、公路、機場)熱正在降溫,在這樣的背景下,扭轉經濟脫實向虛的趨向是當務之急。
屈宏斌指出,重歸製造業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唯一出路。但他同時強調,目前中國傳統製造業低成本優勢已經消失,需要邁向中高端製造業,每年新增的一千萬高校畢業生是我們最大的新優勢,由此產生的工程師紅利也是獨一無二的,如何利用好這種優勢需要各界的思考。此外,綠色經濟也將成為另一個主要的發展新動能。「我國實現全面綠色低碳轉型在未來30年或需要487萬億投資,這將會是一個巨大的機遇。發展綠色能源、綠色低碳經濟,我國經濟有望實現持續的增長。」
芮萌以「新格局下中國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和邏輯」為題發表演講。他着重闡述了在新格局下高質量發展的三個定義,首先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其次是創新驅動的發展,最後是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他指出,要實現這三方面的高質量發展,需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和實施綠色戰略,數字經濟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而綠色低碳轉型更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ESG是今天商業文明的選擇,它具有降低成本和風險、獲取競爭優勢、贏得聲譽和合法性、通過協同價值創造獲得共贏結果4個方面的商業價值。
芮萌指出,目前中國發展的中長期邏輯開始出現五大變化,從速度到質量、從效率到公平、從先富到共富、從側重資本到保護勞動者、從房地產和金融繁榮到創新和綠色,作為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理解並遵循這五大方面的變化。
在嘉賓對話環節,芮萌教授與屈宏斌就中小企業如何做好ESG、全球供應鏈重構下粵港澳大灣區企業的機遇和挑戰、如何提振市場信心等問題展開熱烈討論。
據了解,中歐深圳年度論壇是中歐深圳校區面向華南市場的大型品牌活動,迄今已連續舉辦七屆。論壇根據國際政經熱點設計主題,力圖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使企業家和高層管理者得以反觀自身的企業和行業。通過這個廣受關注的平台,學界和企業界進行了深度交流,走出一條具有「華南特色」的服務區域經濟、聚焦中國與貢獻世界之路。
本次論壇由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深圳校區主辦,深圳市上海商會、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協辦,中國工商銀行深圳市分行私人銀行中心提供了特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