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深港小靈通】粵港澳醫療專家齊聚羊城 共話健康灣區
作者:何嘉敏   來源:香港商報    2023-11-13 10:37
【識港網訊】11月11日,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衛生健康合作大會舉行平行分論壇。境內外院士學者、來自粵港澳三地的醫療衛生行業代表、生物醫藥產業代表、AI智能科技企業代表等60餘人圍繞「創新與人才」「高質量與國際」「應急與公共衛生」「事業與產業融合發展」等主題,進行了廣泛交流。

【識港網訊】11月11日,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衛生健康合作大會舉行平行分論壇。境內外院士學者、來自粵港澳三地的醫療衛生行業代表、生物醫藥產業代表、AI智能科技企業代表等60餘人圍繞「創新與人才」「高質量與國際」「應急與公共衛生」「事業與產業融合發展」等主題,進行了廣泛交流。

提升跨區域人才交流與培訓

在以「創新與人才」為主題的平行分論壇一,香港特別行政區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 (醫療職系)關慧敏分享了廣納環球人才與培訓醫療專才經驗。作為法定機構,香港醫院管理局為香港市民提供公立醫院及相關醫療服務,並為專科醫生提供培訓,一直以來致力招聘本地及非本地培訓的醫療人才。過去幾年特區政府修訂法例,增加途徑給予非本地培訓醫生到港執業:2018年將有限度註冊執業年期從一年延長至三年,2021年開闢了新途徑即以特別註冊途逕到港執業;2023年則出台優化非本地培訓醫生的招聘準則及流程。

關慧敏介紹,還有一周至一個月的「短期體驗」、幾個月至一兩年的「中期交流」、每3年續期的「長期服務」等方式,以廣納環球人才為患者服務。

關慧敏透露,目前正在推出「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首批以廣東省為試點,旨在使香港與其他地區建立可持續機制,在醫生、中醫、護士、放射等不同臨床醫護專業進行優勢互補,提升大灣區甚至跨區域的人才交流與培訓,最終惠及患者。

借鑑香港特色 組建醫療信息化「航母」

在高質量與國際化論壇上,香港特別行政區醫院管理局資訊科技主管蔡陽介紹,香港公立醫院由香港特區醫院管理局統一管理,特色是集中化管控和集中化信息管理,使用統一系統、數據庫和考核標準。由於採用規模化標準化產品,可以實現快速落地,在運維方面節省大量資源,目前內地一些公立醫院國際院區、民營醫療集團對港式管理表示感興趣,希望運用信息化支撐管理模式,有部分已經在接洽探討。

據了解,目前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已經實現與香港公立醫院醫療記錄聯通。蔡陽相信,數據將能夠在更多大灣區內的醫院流通。他建議廣東和香港在醫院信息化體系建設上加深聯繫,可以考慮借鑑香港特色,組建醫療信息化「航母」,將好的醫療政策通過信息化驅動前線醫護落地實施,同時在醫療科技創新平台充分合作。

    粵港澳已建立傳染病信息通報機制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衛生局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主任梁亦好在應急與公共衛生論壇上表示,澳門與香港、廣東往來密切,因此在傳染病防控工作上的跨境合作尤為重要。目前,三地已經建立起傳染病信息通報機制,以「常態時定期通報+突發跨地域傳染病疫情時緊急通報」的形式互通有無。

自2003年開始,粵港澳三地每年輪流舉行會議,交流當年各地傳染病流行特點、干預措施和防控策略。另外,廣東、香港人口基數大,在對各類傳染病的防控工作上都積累了更多的經驗,也因此為澳門相關工作人員提供了豐富的培訓機會,如親身參與現場流行病學調查等,對三地交流非常有幫助。

長期關注廣州的公共衛生事業發展的英國醫學科學院院士、伯明翰大學教授鄭家強透露,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和伯明翰大學合作,在該院南沙院區籌備建設大灣區老年健康國際研究院,多學科參與,涵蓋基礎、臨床人群和公共衛生研究,重視成果轉化和創新。目標是在5-10年內打造一家建基南沙的國際領先的健康管理機構。

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後九十公里」

分論壇四以「事業與產業融合發展論壇」為主題,邀請了來自產業界、醫療界的專家進行探討。

粵港澳大灣區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主任,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袁玉宇從產業角度分享了醫工融合創新與成果轉化的實踐。他說,大灣區有非常好的臨床資源、產業資源,但是在高端領域的產業轉化潛力還沒有發揮出來。他指出,醫療器械產業發展存在多個瓶頸,如人才結構相對單一、產業轉化效能不高、政策不確定性高、臨床知識產權權屬和轉化管理機制不明確。

袁玉宇說,粵港澳大灣區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就是希望建立由市場導向滿足臨床需求、以產業為主體、科研院所作為支撐的創業融合體,「主要目標,就是解決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後九十公里』」。

「為什麼我們不說最後一公里?因為最後一公里的這個概念不正確。一個科研成果,變成一個能夠應用的創業產品,還有很漫長的道路要走。」袁玉宇說。

袁玉宇認為,科技創新驅動需要建立完整的創新及人才生態。這個生態包括基礎研究人才、工程技術人才、創新型企業家。創新活力的城市,必然有一批創新型的大企業以及大量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擁有大量的產業創新人才。

责任编辑:li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