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深圳:全國工業第一城鑄就大國重器
作者:吳德群   來源:深圳特區報    2022-12-01 09:30
這些天上飛的,海里游的,正是作為全國工業第一城的深圳,以雄厚產業基礎、領先科技、先進製造鑄就的大國重器。「深圳製造」向更高更深處挺進,為助推「製造強國」建設貢獻深圳力量。

【識港網訊】太空中的「深圳星」,正為逾萬個終端提供「上天入海」通信服務;一架架消費級無人機,從深圳飛出,走俏全球市場;大國重器的「藍鯨1號」,承擔可燃冰試開採重任,世界矚目……

這些天上飛的,海里游的,正是作為全國工業第一城的深圳,以雄厚產業基礎、領先科技、先進製造鑄就的大國重器。「深圳製造」向更高更深處挺進,不僅築牢深圳作為全球先進製造業重鎮的根基,夯實製造業基本盤,也為助推「製造強國」建設貢獻深圳力量。

天上有顆「深圳星」,打造上下游產業鏈集聚「空天生態圈」

走在深圳寶安中心區,一棟大廈拔地而起,整體造型由兩條柔和的曲線組成,寓意「一飛沖天」。這正是亞太衛星寬帶通信(深圳)有限公司(下稱「亞太星通」)的總部大樓「星通大廈」。

2020年7月9日,亞太星通會同股東單位參與研製並成功發射的「深圳星」,是我國通信容量最大、波束最多、輸出功率最大、設計程度最複雜、技術含量最高的民商用通信衛星,也是世界上首顆為移動載體通信定製的高通量衛星,通信容量是傳統衛星的數十倍。

亞太星通副總裁兼董秘於鵬告訴記者,「深圳星」是我國第一顆大規模商業化應用的Ku頻段高通量衛星,已簽署合同額近30億元,其中一半以上來自國際客戶,入網飛機、船舶、應急通信車、便攜站等端站已超過15000個,保障了嫦娥與神舟系列等重大工程和重點任務。

「深圳星」打頭陣,更多衛星排隊研製。亞太星通規劃發射3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和10顆極地軌道衛星,項目總投資100億元,構建中國乃至國際上首個全球覆蓋、通導遙融合、高低軌兼顧的寬帶衛星網,打造遨遊太空的深圳衛星艦隊。其中,亞太星通正會同有關機構研製並推動「歐非星」發射,未來聯同「深圳星」做到「一帶一路」全覆蓋,為更多客戶提供服務。

不僅如此,亞太星通總部大樓將打造成衛星通訊終端研發和中試基地,吸引更多衛星通信行業的人才、資源聚集深圳。特別是藉助深圳「20+8」產業集群政策利好,亞太星通在「衛星+」產業集群方面規劃一批創新研發項目,比如研發融合5G的衛星通信系統,部署智慧航運系統、航空機載方案、空天地一體化森林防火平台、衛星物聯網等項目,專注船端智能網關、小型化衛星天線等。

「深圳星」是深圳衛星產業崛起的一個縮影。目前,深圳擁有良好的上下游衛星產業鏈,聚集一批技術人才和企業。「現在在南山區,就能找到製造衛星的所有配套組件。」深圳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董事長胡戈鋒說,傳統的衛星製造造價高昂,組件主要從有關科研院所定製。在深圳,絕大多數組件能直接購買,進行大規模生產,產品不需要定製,大大降低成本。他透露,從2008年到現在,一共研製和成功發射24顆衛星,其中22顆是完全在深圳本地設計製造。

不僅是衛星產業,深圳空天技術產業「群星」閃爍。科研方面,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哈工大(深圳)、南科大、深圳大學等一批高等院校和機構,構建科研平台;衛星研製方面,形成以深圳東方紅為代表的微小衛星總體單位;芯片模組方面,形成以華力創通為代表的龍頭企業;載荷及關鍵部組件方面,形成魔方衛星華信天線為代表的骨幹企業;終端產品方面,形成以大疆創新、一電科技、星聯天通為代表的代表企業;行業應用方面,形成以天海世界、中科海信為代表的創新企業;園區建設及運營方面,形成了中集衛星物聯網產業園等特色專業園區。

一個更廣袤而巨大的空天技術產業市場已然打開,深圳正向更高更遠處邁進。深圳密集出台包括「20+8」產業集群在內的有關政策和行動計劃,培育壯大衛星產業以及空天技術集群,吸引更多人才、資金、資源向深圳集聚。前不久,全球商業遙感衛星站網(全球總部基地與深圳站)項目落戶深圳,以此打造全球衛星及應用上下游產業鏈集聚的「空天生態圈」,助推深圳商業航天應用邁入世界級。

海里有雙「藍鯨號」,補鏈強鏈搏擊海洋產業巨大風口

向海洋進發,深圳銜枚疾行。

早在幾年前,中國南海水下1266米,中國首次進行海底可燃冰試開採。執行這一任務的「大國重器」的「藍鯨1號」,正是深圳本土企業中集集團旗下的來福士設計建造,代表了當今世界海洋鑽井平台最高水平,可在水深超過3000米的海域作業,最大鑽井深度15240米,是全球最大、鑽井深度最深的海上鑽井平台。

此次可燃冰安全開採持續整整60天,產氣總量超過30萬立方米,產氣時長,產氣總量,雙雙打破世界紀錄。

作為中國海洋工業的領跑企業,擁有24個單項世界冠軍產品的中集集團,響應國家海洋戰略,早已挺進「深藍」,建造「大國重器」,目前已交付的「藍鯨2號」,和「藍鯨1號」一樣,正在南海波濤洶湧的大海上一展身手。

中集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總裁王建中說,中集集團在現有海工業務基礎上,向海洋油氣生產類裝備、海洋新能源產業、海洋蛋白產業、海上城市產業等進行拓展延伸,布局面向未來的「雙碳」新賽道:海上數據中心、海上風電制氫。今年前三季度,中集海洋工程裝備業務新增2艘FPSO船體訂單,總金額13億美元,加上其他特種船隻以及清潔能源類產品,累計新增生效訂單21.6億美元,同比增長超過50%;累計持有在手訂單價值36.3億美元,同比增長超過80%。

搏擊澎湃的海洋,深圳有足夠的信心。10月3日,距離深圳東南200多公里的「海基一號」平台上,A1H井採油樹主閥、翼閥被依次打開,在油嘴「呲呲」截流聲中,管線逐漸升溫,油龍噴涌而出。中國海油深圳分公司宣布,由中國海油自主設計建造的「亞洲第一深水導管架平台」正式投用,標誌着我國成功解鎖深水超大型導管架平台油氣開發新模式,由此推動我國南海東部深水油氣資源增儲上產,並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掘金海洋大產業,深圳有足夠的底氣。目前,深圳擁有涉海企業近2萬家,在海洋交通運輸業、濱海旅遊業、海洋油氣業等海洋傳統產業中擁有優勢,並在以海洋電子信息研發製造等為代表的新興產業領域,湧現一批細分領域領軍企業。

這當中,更有企業把產品鏈從陸上延伸至海洋。深圳奧特迅電力設備股份有限公司是大功率電源整體方案解決商,幾年前進入海洋領域,將工業電源運用到海上;深圳潛行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從航拍無人機市場的「紅海」,更換水下無人機、水下機器人的賽道。

面對勃興的海洋產業風口,深圳提前布局。深圳在《培育發展海洋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2-2025)》中提出,培育壯大海洋電子信息、高端海洋工程裝備、海洋生物醫藥等海洋新興產業,持續推進海洋重點產業「補鏈」「強鏈」;到2025年,深圳海洋生產總值力爭突破4000億元。

责任编辑:huan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