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硬糖:慢慢品嚐的甜
來源:橙新聞    2022-06-07 13:14
1670 年的德國,當時在科隆的大教堂裡,唱詩班的孩子並沒有耐性練習獻唱,常常打鬧。於是唱詩班指揮決定派發糖果安撫他們,而且所派的糖果要夠硬。

【識港網訊】我有一個壞嗜好,就是喜歡買糖,而不能吃完一包糖。這半途而廢的罪孽,比起不斷買書而沒有讀完書更為嚴重,因為書不會過期,而糖總是放不耐,放到溶溶爛爛,最後只好整包糖果扔掉。

我不能完成一包糖的主因是成年後的喉嚨脆弱了。現在,我吃一顆糖,便會喉嚨不適,但除了這生物原因,我這樣「買一包糖只吃一粒便放棄餘下整包」的任性行為,還有個人歷史的理由,我不負責任地將此歸咎於爺爺給我的兒時教育。

小時候,爺爺喜歡給我買一款我們稱之謂「狐狸糖」的硬糖,此名是爺爺與我的叫法,源自於此糖的英文名字,既是姓氏,又可譯作狐狸。狐狸有分薄荷與雜果兩款,而爺爺從來都是買雜果味給我的,雜果味以顏色分類,有紅橙紫黃綠。

爺爺家有一個透明的玻璃樽,專屬放糖果的。每一次,爺爺買了新一筒的狐狸糖,便會將糖倒入這個玻璃樽。這多此一舉的動作,除了因為爺爺的講究(他說糖果鐵筒的邊緣太鋒利,怕割傷我的手),也是因為他的孫兒,即我,在紅橙紫黃綠五色之中,只會挑選綠色。

一筒狐狸糖,沒有多少顆綠色,但吃完了綠色糖後,爺爺便會買新的一筒,將新糖補充到玻璃樽裡去,而舊糖則留待其他家庭成員處理。今時今日,我見到兒時糖果,便會忍不住買下來,多多少少就是懷念這份兒時被寵愛的感覺。

因為想起兒時的甜,我見到糖果便買,偏偏又因為人大了而受不了糖果的甜,而只好淺嚐一顆,半途而廢一整包的糖果。有時,過去的甜,還是留在回憶好了。

又說,我曾經跟爺爺投訴狐狸糖是硬糖,糖太硬了,「為甚麼不給我買軟糖呢?」。當時,爺爺支吾以對,只是間中給我買英國百貨公司的砂糖水果軟糖(我也只吃綠色的)好作應付。

後來,我讀到了一本關於歐洲聖誕歷史的書,發現了一點端倪,作者寫道:「1670 年的德國,當時在科隆的大教堂裡,唱詩班的孩子並沒有耐性練習獻唱,常常打鬧。於是唱詩班指揮決定派發糖果安撫他們,而且所派的糖果要夠硬」。

糖要夠硬,指揮還要限制孩子的吃糖方法,「不準用咬,只能用舔的吃法」,因此,「孩子不能吵鬧,專注安靜地吃糖」。後來,指揮怕派糖果給孩子會引起教會不滿,便將糖製作為「J」,聲稱糖果象徵耶穌的手杖,就成了士的糖。

當年,爺爺有限制我的吃糖方法嗎?倒真是有,他也不讓我咬糖,說這樣會壞牙,難道吃糖本身就不壞牙嗎?

 

责任编辑:l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