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深港小靈通】第五屆粵港澳大灣區雜技藝術周圓滿落幕 「科技+藝術」鑄就灣區文化新名片
作者:王娜、吳瑞玲   來源:香港商報    2025-10-13 10:45
【識港網訊】10月11日晚,為期數日的第五屆粵港澳大灣區雜技藝術周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國際報告廳圓滿落幕。閉幕式上,深圳原創大型雜技秀《奇遇》以「科技+藝術」的創新表達,為這場灣區文化盛宴畫上完美句號。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的重要板塊,本屆雜技藝術周匯聚國內頂尖團隊,通過精品展演、全國雜技理論作品推優、雜技藝術周圖片回眸展等九大板塊的內容跨界融合與惠民服務,再次彰顯了雜技藝術在新時代的生命力與灣區文化的凝聚力。

【識港網訊】10月11日晚,為期數日的第五屆粵港澳大灣區雜技藝術周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國際報告廳圓滿落幕。閉幕式上,深圳原創大型雜技秀《奇遇》以「科技+藝術」的創新表達,為這場灣區文化盛宴畫上完美句號。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的重要板塊,本屆雜技藝術周匯聚國內頂尖團隊,通過精品展演、全國雜技理論作品推優、雜技藝術周圖片回眸展等九大板塊的內容跨界融合與惠民服務,再次彰顯了雜技藝術在新時代的生命力與灣區文化的凝聚力。

深耕五載,推動雜技藝術創新與融合

自2020年首屆在深圳寶安啟航以來,粵港澳大灣區雜技藝術周已成為推動中國雜技創新、促進灣區文化交融的重要平台。自首屆開始,就突破地域限制,邀請國內頂尖雜技院團的多個高水品節目同台獻計,為深圳觀眾獻上了一台台視覺盛宴;第三屆則以原創雜技劇《天鵝》開幕,並舉辦「中國雜技藝術創作與高等教育發展論壇」等多個論壇活動,推動行業深度交流。

本屆藝術周在前四屆基礎上進一步升級,以「藝匯灣區·技驚世界」為主題,聯動粵港澳三地及新疆、上海、安徽、吳橋、海安等多地院團,呈現《天山雪》《奇遇》等標桿作品。其中,榮獲「五個一工程」獎的雜技劇《天山雪》作為開幕大戲,將非遺「達瓦孜」(高空走索)融入劇情,打造沉浸式跨時空體驗,演出期間掌聲雷動,觀眾稱其「讓非遺活在了舞台上」。

《奇遇》破圈,科技賦能灣區敘事

閉幕式上演的大型雜技秀《奇遇》則是深圳本土的一台以「雜技+科技」為主題的大型原創文旅IP,該秀作為2025年深圳市全民藝術季唯一雜技演出項目,匯集了十餘個精彩的雜技、魔術節目,演出突破傳統舞台界限,運用多維度舞台調度,讓觀眾和演出融為一體、無人駕駛汽車與智能機械裝置,將雜技的驚險奇絕、魔術的奇幻魅力、舞蹈的詩意表達交織於聲光盛宴之中。最值得稱讚的是《奇遇》沒有走花哨的商演之路,而是用雜技的本體語言縱貫灣區文脈:蜿蜒雄偉的深中大橋被蹬人團隊架構在伶仃洋上,智能機械臂托舉着雜技精靈騰空躍浪;光影矩陣幻化的科技鯤鵬,與空中飛人共舞雲端。以夢幻般的魔幻手段,將深圳智造、灣區浪潮與未來圖景擘畫出壯美的畫卷,讓觀眾穿行於虛實交錯的平行時空,見證大灣區璀璨蝶變,呈現震撼心靈的視聽史詩!觀眾李女士在採訪中表示:「《奇遇》不僅是雜技,更是一部用肢體語言講述的灣區史詩,科技讓傳統文化『活』了起來。」

《奇遇》自5月份公演以來,已累計演出百餘場,特別是暑期和國慶期間陪伴市民度過了美好時光,受到了廣大觀眾朋友們的一致好評,逐漸成為深圳西部文旅最受關注的項目!成為本屆藝術周最受矚目的亮點。《奇遇》駐場演出的常態化,將成為深圳夜經濟新地標,推動『文旅+科技』產業融合。」

文化惠民與產業聯動,藝術周踐行雙重使命

延續往屆「文藝為人民」的宗旨,本屆藝術周推出系列惠民舉措:開展多場精品雜技進基層活動,組織演員走進校園、社區開展「雜技快閃」。數據顯示,本屆藝術周吸引超5萬人次觀演,線上直播累計觀看量破千萬,帶動周邊文創、餐飲消費超2000萬元。香港魔術家家協會代表譚永銓評價:「從《天鵝》到《奇遇》,我們看到灣區雜技正以『技』載『道』,用世界語言講好中國故事。」

灣區同心,雜技編織未來新圖景

從首屆的「搭建交流平台」到本屆的「打造文化IP」,粵港澳大灣區雜技藝術周已形成「展演-孵化-產業」的完整生態鏈。寶安區雜技家協會主席王召表示:「雜技藝術周五屆成長,見證了大灣區從『文化聚集地』到『創新策源地』的轉變。未來,我們將推動更多像《奇遇》這樣的作品走向市場,讓雜技成為灣區文化『走出去』的金名片。」

第五屆粵港澳雜技藝術周雖已落幕,但灣區文化交融的「奇遇」仍在繼續。這場跨越千年的藝術之約,正以雜技為紐帶,編織着粵港澳三地同心、共建人文灣區的美好圖景。(記者王娜、吳瑞玲)

责任编辑:zhan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