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讓古老的粵劇藝術在「守正」的根基上銳意「創新」,真正煥發出時代新生。8月12日及13日晚,一部聚焦嶺南戲台人生百態的粵曲音樂劇《粉墨芳華》在廣州紅線女大劇院精彩首演。該劇匯聚粵港澳大灣區頂尖創作力量,其中,香港喜劇大師黃百鳴擔任監製,喜劇電影「鬼才」麥嘉擔任執行監製和編劇,著名電影導演高志森擔任總導演,香港舞台劇女王焦媛擔任導演,國家京劇院一級演員、導演徐孟珂任執行導演。編舞由北京歌舞劇院教員、導演張雨丹負責,詞作則由香港詞壇巨匠鄭國江與中國藝術研究院在讀博士生劉思琪共同撰寫。
粵劇界為敘事背景聚焦於嶺南的一方戲台
《粉墨芳華》以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粵劇界為敘事背景,聚焦於嶺南的一方戲台,生動地講述了少女「美香」從村姑「逆襲」成一代名旦「梅艷紅」的傳奇歷程。作品不僅展現了粵劇藝術在時代變遷中遭遇的式微困境,更深刻刻畫了藝人群像如何在逆境中銳意革新,於「守正」與「創新」的辯證中賡續藝術命脈。尤為可貴的是,當國難當頭、烽火連天之際,劇中人物以錚錚鐵骨堅守民族氣節,彰顯了藝術家的家國情懷與使命擔當。
該劇與近期熱映的電影《戲台》同樣有着異曲同工之妙——同樣將鏡頭深入梨園後台,於嬉笑怒罵間透視人生況味與行業生態,以一方舞台濃縮大千世界。它是一部充滿正能量的喜劇,以粵劇戲班的興衰浮沉為稜鏡,映照出中華兒女崇德尚藝的精神風骨,是粵劇藝術在新時代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生動實踐。
匯聚粵港澳大灣區藝術家
作為繼《冼夫人》《媽祖》之後,由粵港澳大灣區藝術家傾力打造的又一部粵曲音樂劇力作,《粉墨芳華》匯聚了大灣區頂尖創作力量。
編劇麥嘉闡釋該劇為一部融匯「藝術、世道、人心」的「大戲」,台上是唱念做打的精湛技藝,台下是人情冷暖的世態萬象。
而總導演高志森強調,《粉墨芳華》延續了《冼夫人》《媽祖》的成功經驗,巧妙融合粵劇、粵曲、音樂劇及電影等多種藝術元素。尤其在戲劇節奏把控與舞台視覺呈現上,他創新運用電影蒙太奇等手法,使整場演出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賦予傳統舞台藝術嶄新的視聽感染力。
此外,該劇還匯聚了包括音樂總監鄒裕偉、編曲狄勇航、擊樂設計譚飛舟、服裝設計袁存、化妝造型設計馮杏、舞美設計林國明、燈光設計王志曲、音效設計孫國和與莫河明、道具設計黎谷、舞蹈助理屈月梅與吳少冠等在內的廣州本土優秀創作人才。
演出陣容星光熠熠,由紅派藝術傳人、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蘇春梅,中國戲劇梅花獎「二度梅」得主歐凱明,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黎駿聲及國家一級演員莫燕雲領銜主演。
蘇春梅同時還是本劇監製,她介紹其中的創作初心,《粉墨芳華》的題材與主題,源於六年前廣州市原市長、粵劇振興重要推動者黎子流先生和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原主任陳建華先生共同擘畫的藍圖:「讓古老的粵劇藝術在『守正』的根基上銳意『創新』,真正煥發出時代新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