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7月2日至4日,灣區青年企業家助力「百千萬工程」系列活動順利舉辦,來自廣東省青年商會、深圳市青年創新發展促進會30餘名灣區青年企業家,赴汕尾、汕頭、惠州龍門等地,通過實地考察、座談交流、資源對接等形式,了解當地產業發展情況,與興鄉青年交流對接,促成多項合作意向,助力搭建灣區企業與縣域經濟協同發展的新橋梁。
政策與市場的「雙向奔赴」
在本次活動中,共青團廣東省委主要負責同志率灣區青年企業家一行深入基層一線,宣傳解讀「百千萬工程」政策,本着要讓灣區青年企業家看見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產業布局與創新活力的目標,推動資源和項目向縣域傾斜。
汕尾、汕頭、惠州龍門團委精選17個標桿項目、5個村,涵蓋綠色製造(潮南印染園)、非遺潮創(大寨嵌瓷)、濱海文旅(灶物碼頭)等賽道,全面展現本地縣域產業發展路徑。
廣東省青年商會、深圳市青年創新發展促進會攜21家科技、文旅、農業企業參與。深圳市青創會會長楊紫鋒表示:「粵東是灣區產業延伸的價值窪地——這裏有稀缺的文化基因、低成本空間紅利和強勁政策動能。」
深企:粵東產業的創新突破
7月2日,灣區青年企業家一行先後參訪了惠州環兩山最美旅遊公路永漢河驛站、民宿培訓學校、鄉村青年創客空間、香溪堡、龍華鎮長灘村改造項目等,深入了解環「南崑山—羅浮山」引領區相關情況。
深圳市青創會理事,蜜棠溫泉民宿主理人文顥棋表示:作為河源溫泉民宿的主理人,此行在惠州環兩山區域發現了許多富有創意的項目和潛在商機。susu藝術體驗館分享的「舞動療愈」——一種新穎的解壓疏壓方式,這種新的健康理念,蘊藏着巨大的市場機遇,我們計劃將此類療愈體驗引入民宿溫泉度假項目,為客人帶來更豐富的放鬆選擇。
汕尾:青年創業的「化學反應」
7月2日晚上至7月3日,青年企業家一行來到汕尾市城區新港街道灶物碼頭夜市、汕尾市政務服務中心和城區長沙灣服務區、長沙村、晨洲村,詳細了解農文旅融合示範片區及鄉村振興建設發展情況,
在海豐食品谷綜合服務中心調研2500款名優農產品的展銷與標準化體系建設,還走進海豐縣可塘珠寶交易市場和汕尾的「一杯咖啡帶動一座城」的咖啡經濟。「灶物碼頭夜市的爆發力令人震撼!返鄉創業青年朱本善團隊用三期規劃將舊廠房變為『汕尾版太古里』,非遺海港文化與青年潮流的融合,為深圳舊改提供了新思路。」深圳萬澤酒藝董事長江映徽在參與調研中說。
汕頭:傳統產業的破圈突圍
7月4日,青年企業家一行先後調研了汕頭市潮南區印染園區、紅場鎮的潘岱村和大溪壩村,當地盤活紅色資源和生態資源的整合發展成效讓在場的青年企業家親身感受到了潮南區「百千萬工程」的工作成效。在潮南區成田鎮實地調研鄭正秋故居、東鹽村非遺粿品工坊、成田鎮大寮嵌瓷工藝社,了解非遺文化傳承助力鄉村振興的做法。
汕頭興鄉青年許令余正是大寮嵌瓷工藝社的負責人,2016年大學畢業之後,選擇回到家鄉投身嵌瓷技藝的傳承與發展,為潮汕地區數個寺廟、祠堂、民居製作了大量的嵌瓷裝飾作品。作為90後,對年輕人的消費市場非常熟悉,她主動跨圈,推動大寮嵌瓷作品從屋簷上的藝術走到生活場景,將嵌瓷藝術融入日常生活用品。
「要讓青年企業家成為『百千萬工程』的共建者和共享者,讓興鄉青年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力軍,讓粵東粵西粵北的綠水青山真正轉化為金山銀山。」共青團廣東省委相關負責人說。
據悉,2023年12月,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騰訊公司和中國農業大學共同發起廣東「百千萬工程」青年興鄉培育計劃,旨在通過「政府+企業+高校」三方聯合培育模式,為返鄉下鄉、振興鄉村的青年提供系統化、創新性支持,實現培育「百名興鄉典型、千名興鄉創客、萬名興鄉火種」的目標,助力廣東縣域振興,目前已有超6萬人參與廣東「百千萬工程」青年興鄉培育計劃。其中,深圳青年興鄉培育「青鵬計劃」由共青團廣東省委指導,共青團深圳市委與騰訊公司共同發起。
灣區青年企業家助力「百千萬工程」系列活動是為興鄉青年搭建交流平台與產業合作的系列活動,由共青團廣東省委於2025年7月正式啟動,本次行動覆蓋3市近20個項目,開展6場座談,撬動多項產業合作。下一步,還將組織更多灣區青年企業家分赴粵西和粵北地區開展參訪調研和產業對接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