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2024施政報告|公院收費將上調
2024-10-18 10:45

【識港網訊】2024年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措施強化公營醫療服務,包括探討收費架構及水平,優化專科門診的分流制度和轉介安排等。特區政府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昨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公立醫院常見治療項目的收費有可能上調,畢竟已經7年沒有調整,應該作恒常價格檢討,令資源落到經濟困難者身上。在提升私營醫療機構收費透明度方面,醫衞局常任秘書長陳松青表示,2016年已與14間私院實行先導計劃,擬於明年上半年與醫療業界諮詢,令收費進一步透明化,提高消費者信心。

公立醫院專科門診新症輪候時間仍然漫長,截至今年6月底,內科門診穩定新症最長輪候時間高達94星期,各醫院聯網輪候時間中位數介乎30至62星期。

香港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高拔陞表示,醫管局採取上、中、下游分流以及訂立指標等方法,減少個別專科輪候時間,已取得一定成果,「單純增加服務量不足以有效解決問題,我們要繼續優化分流制度,更加快、更加清楚,做出針對性安排,我們今年開始推行電子平台,進行快捷分流,亦會利用綜合門診,減少多重轉介,並安排多專科同時看診,騰出門診診額等。」

加價為縮短輪候時間

盧寵茂強調,公共醫療資源屬於全社會,病人亦有責任避免濫用,「我們的醫療服務是高度補貼,比例高達97%,病人自付很少,這確實會造成誤用或濫用,輪候時間長某種程度都和收費(偏低)有關。公共資源不是無止境,如果不是真真正正急症,希望大家用其他方法去處理流感等病症。」

他表示,特區政府會探討公院收費架構及水平,以達至鼓勵慎用服務,引導資源至最有需要及危重病病人身上,增加支援有經濟困難患者,並加強公共醫療服務針對性補貼在財政方面的可持續性。

盧寵茂強調,檢視收費是為了幫助有經濟困難的病人,而非簡單加價,不會依據通脹率調整,目標亦不是增加庫房收入。局方最大的考慮點是善用醫療資源,補貼需要幫助的人,達至縮短輪候時間。

在深化醫療體系改革方面,盧寵茂表示,基層醫療署已於今年7月成立,醫管局、衞生署和基層醫療署,三個機構各司其職,以往由醫管局及衞生署提供的基層醫療服務,將撥予基層醫療署統籌,並賦權署方設質素保證及監察機制。醫管局會集中提供更高層及專門的「高、精、尖」醫療服務;而衞生署負責預防及控制疫病、公共衞生健康、藥物器械等監管工作。

設專業平台 訂臨床指引

政府又計劃組織專業平台,以實證為本,制訂臨床指引,研究建立公私營醫療服務質素及效益基準,並會探討就私營醫療收費透明度立法。醫務衞生局常任秘書長陳松青解釋,專業平台制定的指標將統一適用於公私營醫療機構,可供全港業界使用。

在提升私營醫療收費透明度方面,政府聯同香港私家醫院聯會已於2016年推出相關先導計劃,14間本地私家醫院均有參加,向公眾公開其主要項目收費表,常見治療程序收費預算等。陳松青表示,特區政府根據上述經驗以及其他地區情況已做進一步研究,希望明年上半年向業界展開諮詢,令收費進一步透明化,提高消費者信心。「現有《私營醫療機構條例》下,已有一定條文規管收費,但目前還未生效,我們做完諮詢後,也看看會否利用現有條文。」

责任编辑:zhaopeng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