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香港音樂劇距產業化還有多遠?
來源:橙新闻    2024-04-16 09:27

【識港網訊】近兩年本港一大音樂劇盛事,非《大狀王》的出世莫屬。這部構思於2014年、2017年開始籌備、2019年預演,2022年以全新姿態首演,並在2023年的重演時一票難求的港產百老匯式粵語音樂劇,講述廣東狀王方唐鏡、鬼魂阿細與其心上人秀秀在追尋公義的路上救贖自我的故事,不光在香港叫好叫座,也吸引很多內地觀眾前來觀賞,爆火後更收到內地不少機構的邀請。

精雕細琢的作品獲得關注和肯定固然值得開心,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若要應對未來在內地的巡演和在香港的重演,目前的演員是否足夠?為了拓充演員團隊,也為了給作品注入更多新鮮血液,劇方早前宣布公開招募新演員,最終收到接近500份申請,參與遴選者既有來自香港本地的人,也有來自內地(大灣區最多)、澳門、台灣、海外(如倫敦)的朋友。

此次遴選過程中有怎樣的發現?香港目前的音樂劇發展狀況又是如何?我們請來《大狀王》作曲及音樂總監高世章及導演方俊杰為大家講解。

 

戲裡人--大狀王-主創高世章X方俊杰聊新演員招募-香港音樂劇距產業化還有多遠

方俊杰(左)與高世章  圖:橙新聞

 

遴選者穿戴服裝道具上陣有驚喜 內地選手仍愛唱《雪狼湖》曲目

 

訪問時,面試工作已經進入第四天,高世章及方俊杰介紹稱,他們從500份左右的報名表中抽取大約300位面試,經過兩輪篩選,會從剩下的50至60人中,選出適合的演員,至於最終入選的人數,則沒有明確限制,因為若巡演場次很多,一些重要角色挑戰一天兩場表演本就有些吃力,能有多些演員替換和應對意外狀況自然更加理想,但還是看整體水平而定。

被問及在目前參與面試的人中有沒有印象深刻的部分,高世章表示,有的遴選者做了很多準備功夫,穿戴戲中服裝與道具前來,且已經會唱劇中曲目,看到大家的熱情和期待,他感到十分欣慰。而除了粵語地區的朋友,也有一些母語非粵語的人參與遴選,雖然說話時能聽出口音,但他們在唱歌時會努力做到把每個音唱到字正腔圓,能看出在背後作出不少努力。

兩位還有一些有趣的發現,是一些內地遴選者會選擇很久以前的粵語音樂劇曲目來表演,最受歡迎的則是曾在內地巡演、張學友主演的《雪狼湖》。「這部作品的傳播力的確比其他香港音樂劇高,但真的已經是很久以前的劇,這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反省的機會,為何在內地很多人對香港音樂劇的認知還停留在《雪狼湖》時期?」高世章說。

遴選的具體流程是怎樣的呢?高世章介紹,畢竟是音樂劇,首先要看遴選者的唱歌水平是否過關,但唱音樂劇的曲目和唱流行歌有些不同,因為音樂劇中的曲目要承載講故事的功能,需要展示出歌曲和故事的進程,如果能順利把握音樂劇中歌曲的感覺,可能唱一半他們覺得過關便會請對方停下來,遴選者有時遇到這種情況會感到很錯愕,或者以為自己沒希望了,其實「我們聽到覺得ok了就可以不必再繼續了,因為有這麼多人面試,為了時間控制,很快結束只是因為對方達標了」,高世章解釋。

唱歌過關只是第一步,進入第二輪面試,會開始涉及到形體,由老師帶領做一些workshop,看遴選者的身體協調程度,是否能處理劇中的一些情況,而到最後則是方俊杰的部分,透過試演,看對方在演技上是否能夠達標。

對於看過《大狀王》的朋友來說,因為原班人馬太過深入人心,不免會有這樣的質疑:「新演員的水平比起過往班底會否很有差異?會否影響巡演效果?」方俊杰解釋:「其實在第二輪面試中,我們已經會要求遴選者唱《大狀王》中的歌,所以無論如何能完成的人已經去到某種水平,當然他們沒有排練和演出過,不可能在三兩天內就做到原版主角們的程度,但我們還有時間可以慢慢調整。其實從首演到重演隔了一年,重演時我們已加了四個新人,但大家並沒有發現,所以我們已有經驗、能力和方法去處理這些問題。」

高世章補充,「覺得好的演員當然有,如果面試好幾天還沒見到有主角相的人,那就慘了(笑)。長遠看,其實除了演員去努力適應角色,每個人也會在演繹中帶入自己的特色,要有位置可以發揮,這樣才能令觀眾不是只能反復看同一個卡司,而是在不同的卡司中,看到不同人的強項,這樣才是更長壽一點、健康一點的做法。」

 

戲裡人--大狀王-主創高世章X方俊杰聊新演員招募-香港音樂劇距產業化還有多遠

《大狀王》2023年公演劇照

 

他表示自己在音樂上也會根據情況進行調整:「《大狀王》音樂上的難度在於,有些很中式的方式需要去理解和執行,比如對南音的處理,需要演員慢慢適應。有些歌的音域非常闊,我自己也在檢討,寫這樣的音,到底有多少人能唱到(笑),但還是先寫了,刺激更多人挑戰自己。其實很多歌都分簡易版和艱深版,如果演員狀態不好,或者暫時唱不到,就改唱簡易版,總之讓演員在能力範圍內有好的發揮。」如果你是多次重刷《大狀王》的觀眾,下次不妨留意自己聽到的是「簡易版」還是「艱深版」。

《大狀王》去年重演爆火徹底「出圈」後,收到來自內地不少城市的巡演邀請,但方俊杰表示,目前很多細節還在商討中:「其實巡演也有很多限制,包括場地是否合適,是否有時間,有足夠的卡司可以應對,目前其實還沒有一個所謂的答案,巡演首站在哪裡也都還是傳聞,我們對演出要求很高,不是盡快出街能演就好,多演一些去賺錢就好,我們不會因為是巡演就降低要求,需要足夠的時間,給演員,給設計部門,希望能把最好的效果帶給巡演觀眾。」

 

香港音樂劇距產業化還有多遠?

 

高世章感歎,《大狀王》可謂是「天時地利的產物」,2019年《大狀王》預演,其後便是大家都知道的三年疫情,在演出難以正常搬上舞台的情況下,主辦方有充足的時間,把預演推倒重來,去做精益求精的修改。這種情況在香港很少出現,大家慣常並沒有這樣的時間和精力來嘗試,而過往本土音樂劇也不太會在內地有太大反響。這次因為打磨出好作品,加之疫情後解封,有不少內地觀眾來香港看到這部作品,並促進它在內地的傳播和媒體的報道,才讓《大狀王》徹底在華語地區爆火。

「比起以往,我覺得目前是稍微能看到香港音樂劇產業化的路怎麼走,因為以前都是打游擊、興趣班的感覺,市面上看音樂劇的人、資助音樂劇的機構都不多,有時也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當你有好的作品,可能才會被關注到,才會有更多的資源」,高世章說,「產業化是開始了,有作品,有迴響,但當想要長做的時候,場地在哪,人怎麼安排,似乎都沒有充足的配套,但始終有作品已經算是走了一半路,希望《大狀王》會成為令整個社會氛圍改變的一套戲吧」,他期待著。

和華語地區其他城市橫向比較的話,很難不想到目前致力打造「音樂劇之都」的上海,但在硬件(場地、配套等)支撐足夠的情況下,有時劇作本身的質量和細節的配合依然不夠過關,或者水平參差不齊,同樣令人遺憾。高世章認為,目前韓國音樂劇產業化上十分成熟,但也未必適合香港和上海原樣複製,「大有大做,小有小做」,因此他雖然很羨慕上海大刀闊斧的發展,但認為步伐太大也會出現一些問題,「如果香港和上海的音樂劇發展,一個快一點,一個慢一點,可能會健康一些」,他說。

方俊杰補充:「比如在香港,很多場地是政府所有,租到一個能長期演出的地方其實很困難,《大狀王》這次和西九合作,才難得獲得幾個星期的上映期。這些硬件的配套就會影響軟件的發展,但每個城市的優勢和劣勢都不同,大家都需要在另一方面有所調整。」

 

戲裡人--大狀王-主創高世章X方俊杰聊新演員招募-香港音樂劇距產業化還有多遠

 

近年話題度很高的另一部本土音樂劇,是爆炸戲棚的長壽音樂劇《我們的青春日誌》,感興趣的遊客,可以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隨時挑選自己能夠看到的場次。但考慮到劇的規模和成本、對場地燈光人力的要求,兩位主創表示,《大狀王》應該暫時還不會考慮、也不太適合做成長壽音樂劇。「其實寫《大狀王》的時候我們已經在考慮場地,這也是產業化中的一個重要部分,當有了一個節目,要如何和場地、城市的特質去配合」,高世章解釋。

產業化繞不開的一點還有「賺錢」,事實上,參考內地音樂劇的票價後,《大狀王》在重演時也試著將票價稍微提高一些,由此獲得更多的收入和完善的空間。「在內地,六百多票價的位置已經在樓上了,但在香港還可能坐到第一排,所以對內地觀眾來說,哪怕加上來回車票都很值得,我們也確實可以從中看到機會。」方俊杰誠實表達對《大狀王》的期待:「不是說為了大賺一筆,但也至少不能賠錢,我相信這個演出可以慢慢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路。」

在已經成為新一代香港音樂劇經典的基礎上,《大狀王》還會作出甚麼調整,或者會否有把它發展成大IP的嘗試?兩位主創認為,經過從預演到首演的推翻重來、以及首演到重演的細節調整,目前劇作已經是相對完整的狀態,應該不會有很大的改動,但「主創沒有放棄讓這個作品變得更好,作品會如同酒一樣越來越醇厚」。至於IP,《大狀王》作為一個完全原創的音樂劇,未來以電影、演唱會、或者不同語言版本的形式出現都有可能,但主創們依然認為,首先需要讓「手上的東西變得最強」,「我覺得差不多了,但還欠缺一些,要再努力調整,才會有無限的可能性,對此我有信心」,高世章說。

聊到最後,兩位對目前還沒看過《大狀王》,又或者是對《大狀王》感興趣的朋友有怎樣的「推薦語」?方俊杰笑:「正如我們的宣傳所說,『有幾多邂逅,會終身也未忘記』。我相信觀眾入場來看,這個邂逅,就會令他們終身難忘。」高世章則正色道:「我希望《大狀王》會成為華語音樂劇中,令人自豪的作品。」

目前《大狀王》的原聲大碟已於多個音樂串流平台推出,如Spotify、YouTube Music等,如果早前錯過了演出,等巡演等到心焦的話,不妨先去這些平台欣賞劇中的精彩歌曲吧。

责任编辑:zhaopeng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