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被低估的《封神演義》
來源:橙新闻    2024-04-03 15:19

【識港網訊】《封神演義》是魯迅先生所說「神魔小說」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又名《封神榜》。它以姜子牙出山輔佐周武王討伐商紂王為歷史背景,講述了商周雙方攻守征戰,以及闡、截二教諸仙鬥法、破陣、封神的故事,以姜子牙冊封諸神、周武王賞封諸侯作為結局。

本書中,幾乎所有人物都出自道教神仙譜,個個身懷絕技,土遁、飛行是尋常手段,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也不在話下,姜子牙騎着四不相擅長用打神鞭偷襲,楊戩帶著寵物狗上陣而且能七十二變,陸壓只要請出斬仙飛刀說一聲「寶貝請轉身」就能取下對手項上人頭,楊任從眼眶中長出帶着一雙火眼金睛的手,能上看天庭,下觀地穴,中識人間萬事。大家所熟悉的哪吒更是本領高强,他的蓮花化身,能變化成三頭八臂的身形進行戰鬥,師父太乙真人還給他配備了多到讓人眼花繚亂的法寶——腰挂豹皮囊,脚踏風火輪,身圍混天綾、臂套乾坤圈、兩隻手擎兩根火尖槍、兩隻手拿一對陰陽劍,一隻手執乾坤圈,一隻手執混天綾,剩下的兩隻手,分別握有能遠攻的金磚和能火攻的九龍神火罩……

 

薦書-被低估的-封神演義

 

在結構上,《封神演義》採用「橫雲斷嶺」的手法,在一個故事中插入另一故事,將各路人馬各顯神通的鬥法與姜子牙率大軍破關斬將巧妙穿插,以製造懸念並豐富和延展故事線,使全書變得情節豐滿、高潮迭起,雲譎波詭的鬥法賽寶,穿插在全時空立體交叉的十絕陣、黃河陣、誅仙陣、萬仙陣四大戰役中,呈現出波瀾起伏、盪氣迴腸的史詩氣象。可以說,它已經不單純是藝 術加工而成的文學作品,而是中華傳統文化之樹上綻開的一束絢爛花朵。

《封神演義》成書於隆慶、萬曆年間,與施耐庵之於《水滸傳》、羅貫中之於《三國演義》一樣,經歷了一個逐步整理定型的過程,也就是在說唱藝人長期說唱流傳中,同武王伐紂等傳說故事相互吸收、滲透和影響,形成若干種詞話本,又由某一位或幾位編集者整理寫定為首尾貫通的長篇故事刊本。

陸三強等學者研究指出,《封神演義》中有部分因襲、脫節甚至前後矛盾的細節,特別是地理位置的錯訛,如敘武王伐紂路線,由西岐城出發,歷經汜水關、界牌關、穿雲關、潼關、臨潼關五關,再經澠池、黃河、孟津,最後至朝歌城。而根據實際地理位置,正確的伐紂路線應當是西岐城→臨潼關→潼關→澠池→汜水關→黃河→孟津→朝歌。

《封神演義》既顛倒了潼關、臨潼關的位置,又把汜水關由河南移到了陝西,把界牌關由雲南移到了陝西,把孟津由黃河南岸移到了北岸。這些,顯然是在分段演唱的詞話本流傳過程中產生,又因編集者未認真修訂統稿而遺留下來的。這又從一個側面證明,《封神演義》不同於吳敬梓寫作《儒林外史》和曹雪芹寫作《紅樓夢》,不是由作家個人筆耕創作的作品,而屬於文學史上所說的「世代累積型集體創作」。

《封神演義》的作者誰何,歷來有不同的說法,也是一個頗值得探討的問題。現存最早的明末金閭舒載陽刻本卷二上題有「鍾山逸叟許仲琳編輯」,這是目前發現的關於本書作者的唯一直接證據。鍾山即今江蘇南京市區東紫金山,鍾山逸叟當係許仲琳的號。魯迅、孫楷第等學者據以判斷《封神演義》作者為明南直隸應天府(今江蘇南京)人許仲琳,生平不詳。

也有學者認為《封神演義》作者為明代是明嘉靖、萬曆間道教全真派的著名內丹學家陸長庚,依據是清代《傳奇匯考》一書卷七 《順天時》傳奇解題云:「《封神傳》係元 (明) 時道士陸長庚所作,未知的否。」

陸長庚(1520—1606),名西星,號潛虛子,又號方壺外史、蘊空居士,南直隸興化縣 (今屬江蘇) 人,早年為諸生,九次參加科舉考試都落榜,遂棄儒服出家學道,成為道教東派丹法的創始人。他一生著述甚豐,除了多部內丹學著作,還著有《南華真經副墨》和《楞嚴述旨》等作品。從他肆力於學和潛心著述的生平經歷來看,不大可能致力於編集被當時人認為不登大雅之堂的閒書《封神演義》;從他的思想來看,與《封神演義》也多有牴牾。因此,我們更贊同章培恆先生的意見,認為直接寫在刊本上的「許仲琳編輯」,要比百餘年後的清人傳聞更可靠。更何况,《傳奇匯考》本身也是抱着姑存一說的態度,對陸作說打上了「未知的否」的問號。

责任编辑:zhaopeng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