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無力感是一種力量
來源:橙新闻    2024-03-18 17:14

【識港網訊】我們都試過突然被無力感侵襲的時候。夜闌人靜,一個人坐在沙發上,突然想到事業的壓力;在前往工作的巴士上,又想起人際關係的挑戰;在排隊等叫午餐的時候,腦中閃過一刻對成長的困惑。無力感的來源林林總總,但可以脫離無力感的方法又有幾多呢?

 

快樂生活學-無力感是一種力量

 

美國著名心理治療師菲爾.斯塔茲(Phil Stutz)和巴瑞.麥可斯(Barry Michels)著有《逆轉無力感的情緒修護工具》(The Tools)一書,提供了一套實用的「工具箱」,旨在幫助讀者應對生活的逆境,甚至要將無力感轉化成力量,協助大家更加堅韌的成長和進步。

作者提到,無力感與逆境息息相關,彷彿逆境必然會帶來無力感。但,這並非事實,而為了打破這個連結,我們必須刻意的「歡迎逆境」。

「歡迎逆境」這概念,初次聽起來時讓人覺得有些反直覺。因此,斯塔茲和麥可斯強調這是一項「要刻意為之」的練習:當我們遇到困難和挑戰時,嘗試引導內心接納它們,而不是逃避或抱怨。

這「工具」的具體實踐是這樣的:首先,讓自己感受到面對困難時的情緒,無論是恐懼、羞恥還是不合理的擔憂;然後,在心中為這情緒創建一個形象(你可以想像它是一堆垃圾、一團黑雲,或任何具象的東西);接下來,你主動邀請它將自己包圍;最後,當它將你包圍之際,鼓勵自己接受它的包圍,同時懷着信念,相信它會帶來一些好東西,這好東西就是你眼前的一個出口;現在,你就要走出去!

面對逆境,我們應該歡迎它。同理,面對惹怒自己的人,我們可以學會「引導愛」去面對他。再一次,這是一種反直覺的練習,但請記得,這都是為了守護我們自己的心情。

「引導愛」這個工具指出,每當你對某人感到憤怒或怨恨時,無論是在當下,回憶中,還是預期的交往裡,都要選擇以愛去行動,而非恨。我們可以怎樣「引導愛」呢?這也是一次想像練習:將你的心智集中在你所知道的任何一種最偉大的愛,如母愛、爺爺的愛、上帝顯現的愛等等;接着,在腦海浮現出那冒犯你的人,並將那愛的能量指向他、射向他;然後,慢慢感受自己的內心,重新聚焦當下、聚焦呼吸。

這個工具,非關玄學與信仰,卻是一種心靈投射,提醒我們:別人要當壞人,我們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決定自己不要同流合污,不要被別人的惡所污染,並讓自己享受於善良的愛。

作者又提到這樣一個個案:有一位媽媽,來自小鎮,前往大城市闖蕩,並在那裡有了家庭與孩子。她努力要讓孩子成功,不想他感覺自己像一個外來者,就像她一樣。但,事與願違,無論這位媽媽如何努力,她與孩子彷彿總是與其他城市人格格不入。為甚麼?

這位媽媽找上了作者,試圖以心理治療尋求答案,而作者發現,這位媽媽所面對的問題是她一直沒辦法擺脫自己是外來者的「陰影」。於是,她常常假設別人以這樣的目光對待她與她的孩子。因為這樣的陰影,她沒有完全「展示全部的自我」,也不幸地呈現了她不自覺的自大印象。這才是她與孩子沒有融入社群的真正原因。

作者指出,當我們非常努力,卻達不到成果時,我們固然可以有無力感,但同時,這也是提醒自己的時刻,教我們想一想:我是否活在某一種陰影之下呢?我是否沒有「展示全部的自我」?我有沒有發揮出百分之百的自己呢?

回到那一位媽媽。當她覺察到自己的不安全感,源自於外來者的身份之後,她有了勇氣將之告訴他人。透過這樣的方法,她既接受了這個陰影,又藉着如此坦誠的分享,分享了自己的脆弱,並與人建立起友誼。

 

责任编辑:zhaopeng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