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由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深圳市馬洪經濟研究發展基金會和香港新視野智庫共同發起的新視野深港融合發展圓桌會,11月28日在深圳以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舉辦了第一期會議。圓桌會召集人、深圳市馬洪經濟研究發展基金會創會理事長李羅力作題為《關於構建深港跨境產業園區的研究與思考》的主旨演講。來自深圳、香港、北京、廣州等地的二十多位資深專家學者,圍繞深港融合發展主題進行了深入討論。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在代表發起方致辭時表示,綜開院自1989年成立至今,一直不間斷地把深港合作當成重大的課題進行研究、跟蹤和參與。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之前,時任研究院秘書長的李羅力老師就帶領大家搞研究、出著作、辦論壇,積極呼籲深港銜接、共創繁榮。今年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回歸祖國25周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台3周年,更是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之年,深港合作承載着新使命、新願景再出發,圍繞河套地區的共同開發進行討論恰逢其時。
圓桌會顧問、香港科技大學創校校長吳家瑋希望將來圓桌會能圍繞不同的議題開展研討,例如深港之間的融合發展離不開高等教育的支撐,包括研究型大學、教學型大學、專業和職業院校等。高校的發展也不能過度聚焦於科技。一所大學如果缺乏強勁的人文和社會科學,如果沒有人文社科專業的滋養,就說不上是一流的高校,也無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他還建議港深兩地在發展高等教育時更加注重本科教育,尤其是專注博雅教育的本科院校。
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平代表港方專家致辭說,港深之間一直有大學和智庫在研究相關問題,但各方很少用圓桌會的形式進行探討和分享。此次深港融合發展圓桌會,不管是定期還是不定期的,不管規模是大還是小,也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舉行,只要主題聚焦、堅持不懈,對於參與者本人以及港深合作都很有意義,將從研究的角度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黃平副院長還結合自己學習二十大報告的體會,暢談了他對推動各領域港深合作的看法。
圓桌會執行召集人、香港新視野智庫創始人孟宏在主持當天的會議時表示,發起圓桌會活動,就是要聚焦一系列具有時代特質和現實意義的課題,邀集香港和內地的專家學者開展高端對話,提出好對策,發出好聲音,推動政府與企業組織、社會組織形成合力,為「深港融合發展」打開新視野、注入新動能。孟宏說,圓桌會是一個跨區域、跨組織、跨領域的高端對話平台,後續將定期在深圳、香港召開,深入研討、輸出成果、長效運作,讓「小平台」釋放「大能量」。
李羅力在主題演講中建議深港在河套地區共建跨境新興產業合作區,聚焦發展軟件與信息服務、數字創意、智能傳感器、智能機械人、新材料、高端醫療器械、大健康、現代時尚等八大重點新興產業及合成生物、區塊鏈、細胞與基因、腦科學與類腦智能、量子信息五大重點發展方向。深港跨境新興產業園區的管理模式可借鑑台灣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和新加坡裕廊工業園區,由政府主導並聯合企業以政企聯合方式進行開發、建設與管理,其作用主要是使園區建設規劃項目的土地快速且以較低成本地獲得與開發,並有效保證項目快速啟動而後達到規模經濟。
李羅力建議深港兩地政府可聯合成立園區指導委員會,負責制訂園區發展戰略和規劃,制訂園區的主導政策,進行有關園區發展重大問題的決策,並對園區建設和運行事宜進行溝通、協調和處理。他還建議深港產業園區應按跨境新興產業園區和「8+5」重點產業的精準定位,由園區指導委員會制訂全球採取統一招商的標準和策略,設立園區專業招商隊伍,進行統一的招商。同時,也要結合「一國兩制」的實際,在制度設計、政策供給、統籌協調方面進一步探索可行的、高效的模式。
隨後,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副院長何俊志,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張玉閣,利豐發展(中國)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張家敏,國務院港澳辦港澳研究所原所長陳多,深圳市人民政協理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慶祝,中銀(香港)經濟與政策研究主管王春新,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易明,香港商報前董事總經理、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張介嶺,中國評論通訊社副社長王平,深圳改革開放幹部學院副院長陳家喜,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方舟,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李啟軍,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產業規劃研究中心主任劉戰國等圍繞李羅力所做的主題演講進行了專題發言。
最後,圓桌會召集人會議成員、深港澳科技聯盟顧問張克科從歷史與機遇、創新與價值、突破與支撐、推進與策略、合作與共享五個方面對當天的會議進行了總結。他表示,此次會議從多角度研判大會主題,提出了許多具有針對性、前瞻性、全局性的建設性意見,會議聚焦深港融合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聚集專家的智慧,結合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大政方針,以問題導向和系統觀念,從國家對大灣區布局到深港共建雙城都會可以落地的項目規劃、合作模式、治理理念等,為進一步論證、完善和修改主題報告,提供了多種可選擇的思路和着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