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水葵豐茂 紅色葵涌訴說近代風雲
作者:郭美紅 羅國淮 蔡易成   來源:香港商報    2022-10-25 17:13
東江縱隊將司令部設於大鵬葵涌,當年東縱北撤山東也是在這裏的沙魚涌海灘登船。往昔口岸,訴說着百年的風雲變幻,如今的沙魚涌,陽光沙灘,休閒舒適,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景點。

【識港網訊】葵涌位於深圳的大鵬新區,山海相映,風光秀麗像一顆璀璨明珠鑲嵌在大鵬半島的北部。據《大鵬半島地名故事》主編吳啟鵬介紹,凡出海的河流稱之為「涌」,葵涌因古時多水葵和河涌而得名。葵涌也是眾多歷史事件交集之地。東江縱隊將司令部設於此地,當年東縱北撤山東也是在這裏的沙魚涌海灘登船。往昔口岸,訴說着百年的風雲變幻,如今的沙魚涌,陽光沙灘,休閒舒適,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景點。

東江縱隊司令部舊址。記者蔡易成攝.jpg

 2:東江縱隊司令部舊址。記者蔡易成攝

 水草豐茂 因水葵而得名

 東江縱隊司令部設於此

葵涌古時河涌交織,盛產水葵。相傳最初有女麥氏攜二子,徙居過此,一子中暑,采蓴(即水葵)服食,暑解,大喜,遂落居,「葵涌」因之得名。清嘉慶版《新安縣誌》中的確有關於「葵涌山」和「水葵」的記載:「葵涌山在縣東一百餘里,多生水葵。」據文獻所載,距今二百多年的嘉慶年間或再上溯到更早,葵涌的溪流、河塘就生長着很多水葵,從史料記載中我們可以想像出一幅古時遙遠村莊,水草豐茂 ,百姓安居樂業的美好畫面。

在葵涌街道土洋村,有一座外觀頗為獨特的西式建築,在一片嶺南民居中十分惹眼。在風起雲湧的近代,這裏有着一段光榮的紅色革命史。該建築是東江縱隊司令部舊址,曾生、尹林平、王作堯等領導人曾在此工作和居住,歷史上著名的「土洋會議」便在此召開。樓房後面的小平地,是小型練兵場。山脊小徑可以直通山頂的哨所。練兵場後側建有一座琉璃正簷八角亭,訴說着這裏的紅色記憶。土洋革命的火種,在深圳乃至廣東抗戰史上,都留下了無比光輝的一頁。

東縱精神標語。記者蔡易成攝.jpg

 3:東縱精神標語。記者蔡易成攝

 海港門戶 漁村風情

 沙魚涌宛如世外桃源

距離東江縱隊司令部舊址車行約十分鐘,便可來到沙魚涌。沙魚涌地方雖不大,名氣可不小。此處位於大鵬灣北岸的中間點,瀕臨大鵬灣,與香港「新界」隔海相望,與沙頭角、鹽田、南澳並稱為大鵬灣「四大門戶」。沙魚涌的名字由何而來?大致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和地形有關:從地圖上看沙魚涌一帶,河涌形似魚鰭,而兩岸成了光滑的「魚背」,猶如一條生猛的鯊魚在海中游弋。另一種說法則是此處曾有「鯊王」出入。當然,「鯊王」的故事只是坊間傳聞,但沙魚涌一帶曾有很多鯊魚是不爭的事實,這或是沙魚涌得名的真正原因。

海邊悠閑的垂釣者。記者蔡易成攝.jpg

4:海邊悠閒的垂釣者。記者蔡易成攝

沙魚涌商埠由明代興起,曾經是聞名於惠州、東莞、寶安三地的大而繁華的商品集散地。而進入風起雲湧的近現代,沙魚涌也有着一段光榮的紅色革命史。抗戰時期,葵涌作為粵港兩地進出的主要通道,大批客商、僑胞經沙魚湧出入內地與香港。而抗日戰爭結束後,根據國共兩黨重慶談判簽署的協定,東江縱隊主力需北撤煙台。1946年6月30日,在以曾生為首的北撤部隊軍政委員會的統一指揮下,北撤人員2583人在大鵬半島的沙魚涌登上美軍三艘登陸艦開赴山東煙台。解放戰爭期間擴充為兩個縱隊,參加了豫東等系列戰役,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作出了巨大貢獻。為紀念東縱主力北撤山東這一歷史事件,1989年原寶安縣人民政府在沙魚涌原址建亭立碑。

沙魚涌海灘。記者蔡易成攝.jpg

 5:沙魚涌海灘。記者蔡易成攝

 如今的沙魚涌村靜謐地掩映在山環水繞的「世外桃源」里。走在古色古香的村道中,但見海邊悠閒的垂釣者,以及來打卡遊玩的遊客,我們已很難想像歷史的風雲變幻。清澈的海水與綿軟的沙灘,風景曼妙,鱗潛羽翔。對於久困於鋼筋水泥的都市人來說,這裏的低調、寧靜,不失為一個偷閒避世的好地方。

责任编辑:huan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