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俗語有云:「炮竹一聲除舊歲!」鑼鼓喧天,舞獅獻瑞自古以來便是農曆新年的指定動作,惟今年繼績受疫情影響,這項傳統習俗恐怕亦要腰斬。面臨著無可避免的天災,青黃不接的危機,五位千禧後的學生毅然接棒,立志令獅藝文化發揚光大,他們是來自元朗商會中學的《競獅團》。
突破傳統 女子舞獅
誰說舞獅是「老餅」的玩意?這班年輕人偏偏選擇了獅藝為中學生涯奮鬥的目標。「普遍人的刻板印象都是覺得讀不成書,找不到工作的人才會舞獅,但現在時代不同了,越來越多人視獅藝為興趣,甚或一種強身健體又與眾不同的運動。」同屬樂器組的Wendy和Peggy講起舞獅,便雙眼發光,Wendy說:「我覺得舞獅最大的魅力是它的氣氛好熱鬧,隨著鑼鼓鈸聲四起,獅子舞動起來,整件事十分喜慶!」Peggy隨即和應:「舞獅好似有種魔力,鼓的拍子會一直在我腦海中循環往復,反正一日不舞獅,便會渾身不自在。」
舞獅的配樂時輕時重,時急時慢,然而敲鑼擊鼓既無樂譜,亦毋須明言,那麼兩位樂手是如何配合的呢?她們自己也笑言不明所以,也許這便是隊友之間的默契。
傳統歸傳統,但舞獅絕不守舊,如今早已沒有「傳男不傳女」這一說。曾挑戰過在賀誕巡遊時舞獅的Wendy坦言:「女子學獅藝的確比男子困難,一來是女生力量較弱,容易體力不支;二來男教練傳授技藝時,難免會有肢體接觸,對女孩子而言較為不便。」儘管如此,她們亦見過不少獅隊都有女成員出「獅」,相信假以時日,兩位也可以出任獅頭和獅尾。
佛裝南獅 威震八方
師承洪佛元朗忠義堂的五位00後小「獅」傅,主要學習傳統南獅技藝。源自廣東的南獅,又名醒獅,尤其講究獅子的動態神韻,即是喜、怒、哀、樂、動、靜、驚、疑八個要領。舞了獅頭約3年的阿文解釋:「在商場常見的醒獅表演中,獅子總是可愛又親人。相反,寓意驅邪逐鬼的南獅則顯得莊嚴許多,好像這種佛裝獅頭外表充滿霸氣,舞動起來絕對威勢十足!」氣勢固然重要,但舞獅並非虛有其表的玩意,如何將一件死物演活成栩栩如生的獅子,就要視乎表演者的功架。
說到舞獅的功架,自然離不開「躍」、「撲」、「紮」三大要素,不只馬步要穩打穩紮,跳躍和騰撲動作亦講求活靈活現。眼見三位男孩游刃有餘地在木凳上跳來跳起,爬高爬低,難道都不曾膽怯或畏高嗎?Oscar憶述:「一開始在高枱上練習坐頭及跳躍動作,難免會心有餘悸,不過隨著功多藝熟,加上從未出現過大意外,我們自自然然也習慣了。」原來他們的強心臟是這樣練成的。
無論獅子睜眼、洗鬚、跳躍、采青等,觀眾的著眼點通常都會投放在獅頭身上,故阿文亦坦言:「膚淺一說,我最初想學舞獅頭,都是貪動作有型威風。」然而問到長期彎腰,模仿獅子下半身的肥淦會否羨慕當獅頭的同學們,他卻斬釘截鐵地說:「不,我覺得獅頭較辛苦。」的確欲戴「獅頭」,必承其重,據Oscar分享:「初次接觸獅頭沒想到是那麼沉重,舉沒兩下子便覺一陣酸痛了‥‥‥平時比賽更要持續舉足8分鐘,實在吃力得很。」除了負重之外,擔任獅頭的成員本身體重也不宜過重,且要備有較佳的彈跳力,才能更有效地配合獅尾成員,完成高舉及跳躍的動作。
遺憾告別 學界比賽
或許,青春本來就是不完滿的吧。去年是他們最後一次以中學生身份參加全港學界舞獅大賽,遺憾受疫情波及,眾人最終無緣出賽。Wendy說:「前年比賽我們因為竹梯意外折斷而失分,結果以分毫之差失落冠軍,因此我們尤其希望在去年的學界比賽中努力衝刺,爭取冠軍。」籌備了十八般「獅」藝兼苦練多時,為的只是在台上無悔地演出,偏偏疫情卻總不如人願,殘忍的剝奪了他們的表演機會,怎可能不失望呢?
雖然《競獅團》成員們現已相繼畢業,但他們並沒有放棄舞獅,反而繼續熱心推廣獅藝文化,又以舊生身份,協助訓練師弟妹。學生們紛紛揚言:「我會一直舞獅直到舞不了的一日」,即使想像到將來工作繁忙,結婚生子,他們仍然希望守著這份熱情。Peggy憧憬著未來:「也許我會帶我的小朋友去學舞獅,又或者開班授徒,讓那些如我們一樣熱愛舞獅的學生,繼續承傳獅藝文化。」
新年無望 舞獅獻瑞
舞獅素來便是朝不保夕的行業,除了節日,賀誕,新店開張等表演機會,教班便是他們唯一賴以為生的本錢,唯疫境之下卻統統被迫終止。Wendy續言:「2020年至今大家都受疫情影響,長期處於心情低落的狀態,如果今年沒有舞獅沖喜,實在是太可惜了!加上,舞獅助慶無非是討個好意頭,消災除害,送舊迎新,祈求新一年開開心心。」
數天前他們獲商演邀請,為此興奮不已的同學們,隨即向警方申請演出批文,可惜因限聚令的緣故而不獲批准,令他們空歡喜一場。雖然灰心,但不喪志,近日他們已經開始籌謀五月天后誕的巡遊表演,更特意向本地老師傅訂製兩隻新獅頭,祈盼待疫情緩和後,能夠上演「獅子出洞」。
文:馬珮嵐
拍攝、剪接:陳文樺
製圖:Benny
責編:黃展豪
原文鏈接:https://m.orangenews.hk/details?recommendId=150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