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下月一日起收緊領取長者綜援的申請門檻,合資格年齡由六十歲上調至六十五歲,隨即招來勞工界和福利界的炮轟,直指政府有大量盈餘,卻不僅不增福利措施,反削減福利,針對長者,是“離地離到上太空”。
在生活成本高昂的香港,低收入長者的退休生活難以為繼是一個長期的社會問題,而且問題越來越迫切,越來越嚴重。根據政府統計處公佈最新人口推算,本港人口15年後將突破800萬,而未來20年,65歲或以上長者人口增速加快,到2036年,長者人口急增逾100萬,即每3人有1個是長者。這也是為什麼,港府對綜援制度有任何的微調,都能夠牽動香港龐大長者群體的敏感神經。
在香港這座繁華喧鬧的城市裡,你不難見到兩鬢花白的長者在餐廳、超市、商場、辦公樓裡面做著最低等的工作:收銀、抹台、掃地、刷碗、清潔廁所……年過六十、辛苦了一輩子仍不能坐下來喘口氣、享受兒孫繞膝之樂,反而和年輕人一樣,早出晚歸,為著兩餐一宿奔命,不敢懈怠。這都是因為大部分的港人養老積蓄不足,被迫而為。一次性支出的強積金,拿了就沒有了,對於低收入和孤寡失助長者群體,港府設立的綜援仍顯得杯水車薪,整個社會養老福利水準較低。
相比香港,內地的養老保險,是個人和企業一起繳納保險金,到退休後每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及喪葬補助費。而在香港,卻無這樣的全民福利,長期以來“自力更生” “自己顧自己”的理念主導著香港社會福利政策的走向,並無一套完善的退休保障制度。
對於是否應建立全民退休保障體制,香港各界一直以來都在討論,爭議很大。全民退休保障體制雖然好,也是努力方向,但目前政府有顧慮,整個香港社會對是否願意為提高福利而增加稅收尚無共識,近年來亦有不少人或組織提出建議方案,包括港大學者周永新的“不論貧富”方案(65歲人人可領取每月3230元)和政府的 “有經濟需要”方案(即年滿65歲長者,單身資產不多於8萬港元、夫婦兩人資產不多於12.5萬港元,每人可每月領取3230元退休金)。毫無疑問,無論是哪個方案,都會令政府開支大幅增加,結構性赤字和財政儲備都會提前到來,年輕一代的負擔也會陡增,這些都是需要深思熟慮的潛在因素,牽一髮而動全身。港府未來如何應對日益增長的養老問題,還需從長計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