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
自從世衛認定西非伊波拉疫情爆發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間又一間的企業和志願團體要撤離三個受影響的西非國家,但同一時間,很多國家和非牟利團體響應世衛的呼籲,組成人道救援隊伍前往西非,逆流而上。
![](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06/10276112_991662-1-392x500.jpg)
疾病無分國界,對抗疫症也從來不應該是一個人、一個部門、或者一個國家獨自承擔的。塞拉利昂原是英國殖民地,所以英國派出海軍艦隊協助統籌當地的抗疫活動,興建伊波拉醫療中心。直至1958年,幾內亞才不是法國殖民地,兩地文化相通,仍然保持密切的經貿聯絡,所以法國派了很多義工團隊到當地協助抗疫。利比里亞前身是美國讓獲釋的奴隸移居的殖民地,所以美國總統奧巴馬派出四千名美軍到當地做救援工作。中國早在2012年便在塞拉利昂的首都自由城(Freetown)外開設Jui Government Hospital(名塞中友好醫院,Sierra Leone-China Friendship Hospital),還有先進的生物安全實驗室,自然成為了伊波拉留院觀察中心(Holding Center),由各省委派解放軍醫療團隊輪流進駐。
![](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06/10276118_988170-770x500.png)
圖:《非洲抗疫之路——一位香港病毒免疫學家的見證》
首批到達塞拉利昂的開荒牛,落機才知伊波拉醫療中心仍是一個地盤,甚至只是一個構思。他們要安排病人分流的程序,設立醫療設施,安排物資,更要聘請和訓練當地的醫療人員。這次伊波拉疫症爆發是史無前例的規模,各個單位都要邊做邊學,像沒有綵排的真人騷。義工只要以往有店舖的後勤經驗,搖身一變就成為營運經理,負責統籌救護車車隊。有負責人員在設計臨時醫療中心時,竟然忘記了設立實驗室做樣本化驗,要臨時把中心的廁所改建成實驗室。幸好,經一事長一智,後來興建的醫療中心在設計上和組織上都有所改善。利比里亞的伊波拉疫症比塞拉利昂早開始,也較早受控。有些利比里亞的義工在自己國家進行救援後,再去鄰國塞拉利昂協助救援,實在難能可貴。
除了伊波拉醫療中心的醫生、護士和科學家,抗疫的前線還有龐大的全國伊波拉應變中心(National Ebola Response Centre,簡稱NERC)和地區伊波拉應變中心(District Ebola Response Centre,簡稱DERC),策劃各社區的抗疫活動。每個地區應變中心由該區的政府官員和地方代表組織而成,並由軍方、世衛和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協助統籌。每星期的地區應變中心會議都是望着地圖檢視確診個案的散播情況,猶如邱吉爾指揮二次大戰的作戰室,各大志願團體和活動單位都要在會上匯報該區的對應措施和成果。基本上,你隨口說得出的非牟利機構,例如聯合國、紅十字、樂施會、宣明會、培幼會、救助兒童會、國際關懷協會、國際醫療團、世界醫生組織、GOAL,都有份抵抗伊波拉。
![](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06/10276119_662957-753x500.png)
雖然初期工作分配混亂,但經過中心的統籌後,各單位都盡力緊守自己的崗位及跟進工作:確診個案的居所要消毒,床褥和個人物品要更換,甚至燒毀;病人的遺體要消毒和進行安全殮葬程序;同屋的親密接觸者要被隔離二十一天,被隔離的市民需要食物、水和日常用品;要追蹤逃走了的親密接觸者;主要通道要設置路障,搜查車輛,以防止病人把病毒散播到其他省份;中心社工還要走入社區,安排教育活動,提供心理輔導予當地居民,以驅散謠言、減低恐懼和改善市民的合作態度。
每一項工作都不容易。
塞拉利昂是一個生命沒有任何保障的國度。很多人未讀過中學,以為病是因為被人落降頭,身體不適就去找傳統醫師或巫師占解咒。他們從來未聽過伊波拉,不知什麼是病毒,也從未接觸過一個可靠的醫療系統。所以他們不單止連叫救傷車的概念也沒有,醫院更被視為醫療人員做地下生意和貪污的地方,是病人去死的地方「A Place to Die」。怪不得伊波拉剛爆發時,很多人認為伊波拉是假的,不打117熱線舉報懷疑個案。一個個穿着保護衣服的工作人員對他們來說是外星人,他們不敢上救傷車,更不肯進入伊波拉醫療中心,以免被外星人殺掉,再賣掉他們的血和內臟。
![](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06/10276120_271775-373x500.png)
最麻煩的是西非的葬禮傳統,親人為了表示尊敬和愛戴,要親手清洗和處理遺體,參加葬禮的賓客會觸摸和親吻屍體。當地人不知道伊波拉病人死後,遺體載滿病毒,傳染性極高。當政府高度禁止傳統葬禮後,有人為了能夠舉辦,甚至洗黑錢買通有關單位偷偷進行。幾內亞爆發伊波拉疫症初期,有個知名的傳統醫師受感染過身,她的葬禮把病毒傳給超過三百六十位賓客。其中一位賓客來自塞拉利昂,伊波拉病毒就這樣被帶回塞拉利昂,引發歷史上最嚴重的疫情。要當地人一下子就改變傳統的葬禮儀式,接受安全殮葬消毒程序,就不知費了多少唇舌。
但無論如何,你在應變中心就只會見到各個來自五湖四海的組織萬眾一心去對付伊波拉,群策群力,在絕境中尋找希望。
____________
上文節選並改編自《非洲抗疫之路——一位香港病毒免疫學家的見證》
《非洲抗疫之路——一位香港病毒免疫學家的見證》
作者:蔡文力
出版社:三聯書店
出版日期:2020年6月1日
橙新聞: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20/06/16/010152469.shtml
![](../../../../images/user.png)
![](../../../../images/m01.png)
![](../../../../images/m02.png)
![](../../../../images/m03.png)
![](../../../../images/m04.png)
![](../../../../images/m05.png)
![](../../../../images/m06.png)
![](../../../../images/m07.png)
![](../../../../images/listbar_shd_b.png)
![](../../../../images/listbar_shd_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