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香港最長期數漫畫《古惑仔》於上周2335期完結,完成了長達28年的連載。筆者作為多年讀者,可以說是既悲且喜。悲者,乃見證香港薄裝漫畫市場窄得連《古惑仔》這種黑道漫畫也容不下的現實,在不同類型漫畫如搞笑、愛情、武俠小說改篇、遊戲改篇等紛紛倒下之際,黑道漫畫總有其捧場客,所以看到《古惑仔》連載28年後結束,多少感到悲涼。喜者,畢竟長路有盡時,當故事發展到二代人物無以為繼,陳浩南又無故要搶回洪興的龍頭地位,敵對勢力東英、三聯、毒蛇幫也無能為力等地步,便覺得這個故事即使完結也沒甚麼可惜。
以漫畫來說,《古惑仔》從不是「書皇」(指銷量冠軍),但從流行文化擴散與互動規模而言,卻可以說是佔了香港漫畫的首席。《古惑仔》和主角陳浩南,說不定是全香港甚至全亞洲最多人認識的港漫作品和角色,這當然要歸功於電影傳播的威力。在講述《古惑仔》電影威力之前,先看看港漫與流行文化由來以久的關係。例如50年代許強(漫畫家許冠文的弟弟)的《神筆》和《神犬》,以及何日君的《飛俠黑蝙蝠》,黃玉郎於60年代的《超人之子》,皆模仿日本「鹹蛋超人」(Ultraman)與美國蝙蝠俠的形象。到了1971年,在中國功夫片和李小龍的熱潮下,上官小寶推出了《李小龍》這部長壽作品。90年代則有基於賭片熱潮引伸而來的《賭神》、《賭聖傳奇》等漫畫。然而,這些都是吸納流行文化特別是電影而轉化成漫畫的例子,要到 90年代中期,港漫才開始反過來吸引電影商的青睞,多部漫畫被購買版權製成電影,包括《Feel 100%》、《風雲》、《中華英雄》,而最成功的,莫過於《古惑仔》了。
無獨有偶,上述幾齣90年代的漫畫改編而成的電影,男主角都是鄭伊健,但論人氣及延續性,沒有任何一個角色可與《古惑仔》陳浩南比肩。陳浩南這個角色的漫畫原型其實是劉德華,但自從鄭伊健參演《古惑仔》飾演陳浩南後,他把陳浩南演活了,甚至反過來掩蓋了原本比較「劉德華式」的陳浩南形象。《古惑仔》作者牛佬也表示,他看了第一集電影以後,便開始按鄭伊健的形象來繪畫漫畫。
《古惑仔》票房佳,很快推出第二、第三集,同樣極受歡迎,電影公司更將電影擴充成「古惑仔宇宙」,製作了《洪興仔之江湖大風暴》,創作出洪飛(梁朝偉飾)和小春(陳小春飾)擔綱的同時空作品,牛佬後來也將電影反過來創作成以鄭伊健和陳小春的形象作主角的漫畫作品《洪興仔》,連同後來的亦龍也一同加入「古惑仔宇宙」。版權買賣應該為牛佬帶來不少收入,這也說明了港產片對這類黑道題材的渴求,因此牛佬可在短時間內按連推出多部同類漫畫,包括《古惑女》、《龍盤虎踞砵蘭街》、《江湖大家族》、《東英仔》,而這些作品部分又改編成電影,創造了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港漫IP。即使之後的改編電影都不如《古惑仔》般賣座,但也強化了「古惑仔宇宙」的基礎,在後來因金融海嘯而引起的港漫大崩盤中,牛佬將大部分角色收歸到一部《古惑仔》之中,成為了故事的一些資產。
觀賞電影者未必追看原著漫畫,但電影其實一直影響原著,並帶來正面作用。鄭伊健的形象健康又有活力,由他來演繹陳浩南這個角色,能夠將角色變得正面,加上其外表俊朗,更令《古惑仔》這個名字廣披香港以至亞洲。此外,漫畫中有較多寫實色情橋段,電影改編絕對有「漂白作用」。身為老讀者,一定記得當年政府為了打擊薄裝漫畫而推出的廣告,廣告中一位媽媽把一本《古惑仔》丟進垃圾桶,並配上一句對白:「呢啲嘢,最好都係掉咗佢。」(這種東西,最好還是丟了它),而《古惑仔》電影就稍為對這種「打壓」帶來一點緩和作用。
《古惑仔》作為一本寫實漫畫,無論劇情如何天馬行空,其背景始終非常現實,尤其漫畫的早期策劃工作由吳志雄負責,他是前江湖人物,對黑道文化有相當深入的認識,讀者甚至可藉這部漫畫作品一窺香港社會發展的變遷。例如在90年代夜總會生意依然蓬勃,夜場內幫派打架無王管,斬人、講數的一般規格等等。至後期吳志雄淡出,漫畫雖然失去了對黑道生活的仔細描寫,但也仍然看到一些社會變遷,例如夜店息微,東英因為大陸背景而越見強大,足以挑戰洪興,佔中運動、反修例事件等,漫畫內容多少與時代互相呼應。
所謂長路有盡時,一部作品由同一位漫畫家創作近30年,如果沒有清晰的方向,其實在創作上會容易感到疲憊。《古惑仔》能一度成為全港最知名的港漫,也實實在在地在流行文化歷史上留下了一筆。再者,《古惑仔》的IP極具可塑性,除了電影,更已衍生成手機遊戲和小說,或許之後有其他漫畫家或動畫製作商,會為陳浩南或洪興,甚至其他角色和幫會創作出吸引新一代讀者的作品。
________
漫遊者,動漫網台主持,曾擔任香港漫畫、手遊及中國動畫編劇。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20/05/15/01014915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