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城市節奏急促,讀書不難,拿出讀書的時間才最困難?「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讓人在這個世界以外,還擁有無數個平行世界。」紀錄片導演羅穎鸞相信閱讀的價值,她去年與團隊協力推出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以5集故事講述形形色色的愛書之人,並捕捉一本書從寫作、翻譯、編輯、設計,再經過書店到達愛書人之手的奇妙旅程。本以為小眾的題材,開播半天便引來超過200萬次播放量,在豆瓣網取得9.2高分。除了明星胡歌的磁性配音,《但是還有書籍》還有什麼過人之處?
![](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03/10258761_989441.jpg)
是做書人,也是愛書人
骨灰級書蟲對朱岳、俞國林、范曄可能並不陌生。朱岳是作家也是做書人,常隱身於後浪文學部的書頁之間,發掘作家;俞國林在國內中華書局做了19年的古籍編輯,日常工作便是耐著性子「坐冷板凳」;範曄更是名著《百年孤獨》史上首本正式中譯本的譯者,勤懇從事翻譯。《但是還有書籍》第一集《書海編舟記》,說的便是編輯、譯者等書籍幕後工作者的故事。
![](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03/10258742_999987-800x416.jpg)
![](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03/10258755_909535-800x430.png)
「中華書局學術著作出版中心主任俞國林老師,他能編、能寫,還能制定國家級標準,40歲剛出頭,就已經是『圈內』 知名的老編輯,還在2017年獲得了首屆宋雲彬古籍整理獎、編輯獎。但是呢,他並沒有要這個獎金,而是將10萬元獎金,直接捐給了宋雲彬古籍整理出版基金,這個舉動,簡直不要太酷。」羅穎鸞在導演手記寫道。做書人也是愛書人,俞國林老師的故事講述了編輯是如何刻苦寂寞地工作。一次他發現了西南聯大總務長鄭天挺的一頁日記,如獲至寶,多年來不懈聯繫鄭家,甚至與鄭天挺兒子成為忘年交。十三年後,他終於成功出版《鄭天挺西南聯大日記》,當時的喜悅在影片中還能看到。
![](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03/10258747_278865-800x434.jpg)
甘於寂寞的,還有台北二手書店「舊香居」的第二代店主吳雅慧。自小扎根書堆,年輕店主如何在傳統與革新中取得平衡,延續舊書的生命?有人留連書店也有人熱衷流動,樂開書店的蝸牛和lulu開了一輛車,在路上開起流動書攤,分享所愛。《但是還有書籍》講述的《二手書奇妙漂流》,在這個求新的年代更顯珍貴。「有時候做紀錄片跟淘舊書很像,你能買到什麼書和你能拍到什麼、遇上誰、碰上什麼事一樣,真的很講緣分。但我相信與這幾個故事的緣分也是念念不忘之後必有迴響的結果。」楊驪珠導演總結。
![](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03/10258744_411596-800x431.jpg)
![](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03/10258754_841161-800x433.jpg)
![](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03/10258745_989274-800x425.jpg)
想像力與對話
書籍擔當文化傳承的重任,也是孩童接觸世界的好窗口。第三集《繪本中的奇妙世界》便採訪了數位中國知名繪本作家及推廣人:粲然、蔡皋和熊亮,講述他們如何用書籍帶領孩子感受世界的美。在粲然看來,繪本就像拋向遠方的錨,為孩子漫長而未知的人生旅程指引方向,帶來安定的力量。
![](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03/10258749_757176-800x435.jpg)
![](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03/10258748_958761-800x427.jpg)
無窮無盡的想像力,同樣呈現於第四集《設計師的紙上王國》,這也是小編最驚歎的一集。為製作作家張充和的詩集《桃花魚》,藝術家薄英花了三年的時間手工印刷及裝幀,封面採用了三種不同的木材:印度紫檀,阿拉斯加雪杉和非洲的沙比利木,內頁更是他親自用古老的手搖曲柄凸版印刷機印刷而成。為了配上老師張充和優美的中文書法,還特意挑選了與之相配的英文字體,找鑄字師設計了一套Gill Sans鉛活字,每一本書都歷經三次印刷。
![](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03/10258753_729601-800x433.jpg)
除了薄英,資深書籍設計師寧成春和何浩亦是將書籍設計做到極致的藝術家。透過閱讀及反覆思考,設計師的不但將潔白的稿件改頭換面,在細節中,還濃縮了書本想表達的精神世界。
最後一集《快時代閱讀指南》,直指當下流行的閱讀文化。圖書編輯朱利偉利用上下班碎片時間,一年讀完了幾十本書。他更將地鐵上拍的照片整理成《北京地鐵上的讀書人》,引起了不少關注;內地視頻網B站著名主播小隱以愛書聞名,長期堅持深度閱讀的習慣,讓她收穫了幾十萬粉絲,在平台交流讀書心得。在快時代裡,讀書的形式可能會有變化,不變的是「閱讀」本身無可替代的意義,無論怎樣:《但是還有書籍》。
![](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03/10258751_909058-800x427.jpg)
![](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03/10258750_140552-800x435.jpg)
紀錄片每集雖然只有二十多分鐘,播出後大受歡迎。本來被胡歌旁白吸引過來的網友,紛紛表示「已經忘記是因為胡歌而來的了!」「太感人了!」想看書但提不起勁的你,不如試試從紀錄片入手,尋回書卷的魅力吧。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20/03/12/010142613.shtml
![](../../../../images/user.png)
![](../../../../images/m01.png)
![](../../../../images/m02.png)
![](../../../../images/m03.png)
![](../../../../images/m04.png)
![](../../../../images/m05.png)
![](../../../../images/m06.png)
![](../../../../images/m07.png)
![](../../../../images/listbar_shd_b.png)
![](../../../../images/listbar_shd_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