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燧人氏鑽木取火聽得多,真的見人嘗試是在丹竹坑農場,朋友已經使用最易起火的木屑絲作燃料,以兩掌夾小木棍插入轉動,摩損了手皮未見效。後來知道是選材問題。Man vs. Wild(明珠台譯《人在野》)(2006-2011)Bear Grylls其中一集示範以黃槿木摩擦木屑,一會便冒煙起火,說是全球鑽木取火最佳木材。後來讀達爾文《小獵犬號日誌》1831年11月日記,記錄大溪地土著,摩擦黃槿木生火,不消幾秒。這令我更崇拜Bear Grylls及狂熱追看《人在野》系列,因為細節真的都有根據。外籍教師告訴我,在歐美不少在野外迷失者,靠這類節目提供的方法自救,逃出生天。
除了是最佳鑽木取火木材外,總括台灣有關網站資料,黃槿另有十大民俗用途:1)暗紅色的雌蕊,可當孩子的指甲油、2)嫩心葉,摘下黏在耳朵,拿來當耳環、3)葉是炊粿的墊底材料、4)花冠和蛋汁一起油炸,鮮美可口、5)樹皮纖維可製作繩索或織網、6)枝幹木材質輕富彈性,可作家具或薪柴之用、7)種成一排,為建築物或家園防風、防沙、防潮、8)葉外敷可治腫毒及作洗滌劑,葉及樹皮內服可治支氣管炎及咳嗽,根可作解熱及催吐劑、9)插枝做盆景、10)葉面觸感柔軟,在以前沒有衛生紙時,常用黃槿葉來代替。
![](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02/10255365_978630-812x609.jpg)
作為解說員,要符合歷奇需要,你會選哪幾項?
首選當然是全球鑽木取火最佳木材。為了提高成功機會,要撿拾最佳狀態的黃槿棍及採用最佳的磨擦方法。哪種黃槿棍是最佳狀態?哪種磨擦方法最有效?那就是即場可以試行的STEM學習活動。延長課程,為生火機械人編程,商戶便可來分一杯羹。
可把女孩子歸為一組,即場互相為對方塗指甲油及戴耳環。按校情決定是否容許想來的男生加入。
蒸粿和做天婦羅因為準備太多,最好在其他節日由家長接手。應該沒有家長願意用它做家具、中藥、盆景,可略。
第十項大家一定要試。渠管淤塞,大部分源於被衛生紙中難以分解的木槳纖維罩住,黃槿葉外形雖較笨重但應較易分解(未核實)。最佳方法是以水代替,這已是環保常識,不用驚訝。要再珍惜水資源,就要再想辦法。據說若能選擇合適食物,養成良好習慣,可產生濕度與密度完美得不會製造污染之便便(未核實),人類跟其他動物一樣,不用衛生紙也是能夠健健康康毫無恥感地生活,衛生紙變成病人用品。
要轉話題。黃槿其實極有審美價值。台灣「蒔花弄草卧雲居」網主韋駝著〈關於黃槿的故事〉這樣寫:
我總有一種深深的眷戀,源自於孩提時代偶爾才有那麼一次「豐衣足食」的感覺。因此,在我內心深處,黃槿所連結而成的印象,就是鑼鼓喧天鞭炮乍響的慶典日子……(以下細緻描寫與三哥攀黃槿樹摘黃槿葉取回家供父母做粿準備過節的情境)
台灣「無名小站」網主enidqueen著〈永恆的黃槿〉這樣寫:
蕊柱上覆滿紫色細毛與星星點點的黃色細蕊,如果一直看進去花心深處,那細緻而繁複的內在,彷彿一個無窮盡的小宇宙……黃槿更令我驚訝的是……每天早晨,從緊閉的花苞間旋放而出一朵黃鐘,到晚上,花型依舊完整鮮明的黃槿花便落了滿地……我被滿地落花所驚,認真點數了門口兩棵黃槿樹下的落花,竟足足有七十二朵!
解說者除了提供資訊,如能觸動觀賞者發出這種深情的、靈知的回應,那就是更高水平的解說了。我知道怎樣寫都無法攀比台灣同道,唯有配上一張攝於米埔的照片,狗尾續貂:
黃槿花朝開夕落,可謂花中蜉蝣,落時花之顏色、形狀、質地保持跟初開時一樣,教想我起黃家駒、諾瓦利斯、雪萊、圖靈、鹿野忠雄、李衍坤、哲古華拉、黃仲賢、盧麒、師復,以及一些親友同學。你又想起誰?有人說黃槿花有眼,照片中正有一對曝光,適用於當中大志未竟者。正是瞑與不瞑俱在幻影中,賢與不賢同化作春泥。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20/02/25/010140926.shtml
![](../../../../images/user.png)
![](../../../../images/m01.png)
![](../../../../images/m02.png)
![](../../../../images/m03.png)
![](../../../../images/m04.png)
![](../../../../images/m05.png)
![](../../../../images/m06.png)
![](../../../../images/m07.png)
![](../../../../images/listbar_shd_b.png)
![](../../../../images/listbar_shd_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