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在日本札幌最大的海鮮市場,碰到一個廣州旅行團,行程結束之前他們買海鮮。全團人嘰嘰喳喳,先是議論一個人的行李能帶多少上飛機,後來聽攤主說可以幫他們打包代寄到中國,又紛紛給數字加碼。
挑來挑去,一邊挑還一邊說:「不遠萬里寄回家,要買就買上等貨。」「不貴不貴,這個貨品這個價,在廣州買不到。」有幾個人做生意似的,一挑就是一大堆;有兩個原本不想買的,經不住誘惑,也買一點,說是「意思意思,給家人一個交代,給自己一個交代」。攤主賣得心花怒放,買主買得不亦樂乎!
札幌的海鮮市場通常分兩個片區:外面擺攤,裏面開餐廳。擺攤片區又分乾貨攤和鮮貨攤。他們的生猛海鮮是這樣賣的:從天花板上把一根根的水管引到各個攤位,將海水直接注入玻璃池,給生物們提供活蹦亂跳的空間,以活水的享受。餐廳片區供遊客參觀之餘品嘗海鮮,將玻璃池裏的海鮮選購出來,直接交給餐廳加工,新鮮得很,是不折不扣的現殺現吃。
據漁業專家說,北海道的海水特點是毗鄰白令海峽,寒流與暖流在此交匯,密度大的冷水下沉,密度小的暖水上升,冷暖垂直攪動,把海底的有機物帶到海面,為魚類提供豐富的餌料。每年三月,大量的加拿大魚群來此產卵,形成豐富的漁業資源。
海水極少受到污染,加上環境清爽,氣溫低,生長期長,北海道的海鮮多汁,沒有什麼腥味,做成壽司不用加芥末,少許醬油抹一抹,直接送入口中。漁業的發展催生出各種各樣的海鮮烹調法,異地遊客到來除了吃拉麵,通常還要品嘗海鮮。熱食、冷食、刺身、水煮、清蒸,味道務求清淡,也不排除火鍋和油炸,例如我們耳熟的天婦羅。香港超市裏大罐小罐的魚子醬和三文魚罐頭,大多來自北海道。
得天獨厚的捕魚環境,加上捕魚業與科技相結合,北海道成為全球最著名的漁場之一。道東的釧路市是當地海產量最大的城市,以鮭魚、狹鱈、鯡魚、帝王蟹為主,釧路港經常在世界海產出口港中位居榜首。帝王蟹的手腳又大又粗,蟹肉厚實,是蟹中貴族,貴族貴在身份也貴在價格,一隻帝王蟹的價錢是好幾百港幣,那是一種流行的健康食品,脂肪低而脂肪酸高,用水稍稍煮一煮即可上桌。
同行的一對夫婦,他倆正餐不好好吃,一到午飯晚飯就要加餐,又盡加些昂貴的海鮮。那位先生說:「我們這次旅行,是衝着北海道的海鮮來的,至於風景,到了這把年紀已經看過不少,山川河流,再美都差不多。來都來了,吃了海鮮回家吃杯麵。」他說得似乎有道理,心態太好了,海鮮狂人,吃興擋都擋不住。
去北海道之前,我還以為北海道鄉下寸草不生,聽說那裏很安靜,冷得要命,冬天就算在市區,也難找一個問路人。沒想到北海道竟是日本人的糧倉、林場、牧場、漁港。土地寬廣,種植業發達,每戶農家有土地少則十幾畝,人跡稀少處好幾十畝甚至更多。漁業,是北海道的大型產業。
粵港澳的居民對海鮮情有獨鍾,逢年過節,送禮以海鮮為上品,請客吃飯,沒有海鮮不成檔次。旅行如果到日本,買海鮮吃海鮮,逛逛海鮮市場,是很多人的必然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