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編按:上一篇文章,日本精神科醫師水島廣子帶領各位讀者了解了憤怒產生的一個原因——「計畫被打亂」的憤怒,今天,我們將聚焦另一種情況,進一步掌控憤怒這種情緒。)
還是先從幾個例子講起。
【例1】不是自己的過失卻遭到客戶投訴,心裡很火大。
【例2】煩惱許久買下的禮物,送給對方卻被挑剔,氣死了。
【例3】「你打掃了嗎?」等,被人提醒自己正準備要做的事,怒!
這次同樣是「計畫被打亂」,但「在與對方的關係中心理受到傷害」的色彩比較強烈,而不是單純的偶發事件。
例1的情況是原本沒道理被客訴卻遭到客訴,這樣說來也是很明顯的「計畫被打亂」,但同時也與自己明明這麼努力卻沒有獲得認可這種「心理受傷」有關。
例2是自己苦惱了很久才買的禮物,以為對方一定會喜歡,不料卻被挑剔,從這樣的角度來看也是「計畫被打亂」,還有自己為挑選禮物付出的勞力沒有得到半點回報的「心理的傷」。
例3也是,在自己正打算要做時被指謫,徹頭徹尾的「計畫被打亂」,而且還有自己不被信任的問題。「你打掃了嗎?」雖然是問句的形式,但同時帶有「你是個沒用的人,一定要別人每次提醒才行」這種批判的感覺。被別人說得像是很沒用,內心必然會感到受傷。
這一類「伴隨心理創傷的憤怒」通常比單純的「計畫被打亂」更強烈,而且持續的時間也有更長的傾向。
心裡有傷會比較容易生氣
如果是單純的「計畫被打亂」,隨著對衝擊的適應會慢慢冷靜下來。然而,反映心理創傷的憤怒則是只要心裡的傷未痊癒就會一直累積,並開始懷疑與對方的關係,覺得「自己並未受到重視」等,最後很容易變成「滿肚子牢騷」。
這是「憤怒」的另一個面向。憤怒不僅反映出「計畫被打亂」所引發的恐慌,還反映出自己心裡的傷。
若把造成自己心理創傷的人看作「加害者」 ,對那人感到憤怒也是合情合理。再說,心裡已經有傷的話,會對痛很敏感,即使一點小事也會感到「威脅」,很容易心生怒氣。心理受傷很重的人,全副精神都集中在「避免再次受傷」這件事上,所以會徹底排除讓自己感到絲毫「威脅」的事物,這麼想就會比較容易理解了。
創傷治癒就能放下憤怒
想起過去的傷痛時也會感受到這類型的憤怒。在自己的心裡還有傷的情況下,哪怕現在並非有人要傷害自己,回憶受傷的往事同樣會令人感到憤怒:「那時候竟然被人那樣說!」
「自己的傷尚未治癒」的感覺與憤怒是一體兩面。當我們感到自己的傷已痊癒,就能放下憤怒。例如,當年歲增長,覺得「算了,那也是青春時期的一個過程啊」,願意原諒過去時,自己很受傷的感覺便早已不存在。
______________
上文節選並改編自《解放90%的心裡痛覺——擺脫憤怒系人格的情緒管理》
【認識情緒】不爽是因為心理受傷……反映「心理創傷」的憤怒
《解放90%的心裡痛覺——擺脫憤怒系人格的情緒管理》
作者:水島廣子
出版社:非凡出版
出版時間:2019年11月
(點擊書封,了解詳情)
![](../../../../images/user.png)
![](../../../../images/m01.png)
![](../../../../images/m02.png)
![](../../../../images/m03.png)
![](../../../../images/m04.png)
![](../../../../images/m05.png)
![](../../../../images/m06.png)
![](../../../../images/m07.png)
![](../../../../images/listbar_shd_b.png)
![](../../../../images/listbar_shd_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