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動漫藝術融入公共空間 哨牙珍陪你看風景
作者:陳儀雯   來源:文匯報    2020-01-15 11:30
由即日起至2月3日,香港設計中心與香港動漫聯會攜手帶來設計裝置「#dd推介-漫漫遊」,旨在善用城市的公共空間將香港打造成一個「遊樂場」,給經過的途人帶來片刻的快樂。以「Pop!靈感在轉角」為主題,活動與數十位本地動漫家合作,將一眾承載不同年代人回憶中的動漫角色,刻畫在極具本土特色的電車中,乘客可以一邊穿梭城市,一邊重拾當年的經典。
活動以極具本土特色的電車展示本地藝術家的作品。

【識港網訊】在香港,尤其在港島的鬧市中,我們抬頭見一棟棟的商業大樓和住宅,低頭被各種廣告從雙眼植入腦海。擁擠的生活空間、充斥着商業味道的社會帶來的壓力與壓抑幾乎讓人窒息。然而,要是我們可以在這些地區中與童年追隨的本地動漫人物相遇,甚至與他們同坐電車遊歷香港的心臟地帶,或許能給大眾一個嶄新而且夢幻的體驗。

由即日起至2月3日,香港設計中心與香港動漫聯會攜手帶來設計裝置「#dd推介-漫漫遊」,旨在善用城市的公共空間將香港打造成一個「遊樂場」,給經過的途人帶來片刻的快樂。以「Pop!靈感在轉角」為主題,活動與數十位本地動漫家合作,將一眾承載不同年代人回憶中的動漫角色,刻畫在極具本土特色的電車中,乘客可以一邊穿梭城市,一邊重拾當年的經典。其中為人熟悉的角色「哨牙珍」和「老夫子」以一比一比例的3D模型將「坐在」電車的座位中,陪伴乘客隨着電車的前行細看城市風景。

「開心先決」的公共空間

與此同時,主辦單位亦分別在百德新街(西行)與富明街的兩個電車站設動漫的裝置,將多個3D卡通人物放在車站上蓋。兩個車站均以嘉年華為主題,在車站的頂上放置旋轉木馬、熱氣球和過山車等樂園元素,主辦單位更特意展現香港的本土特色,把新的建築物與舊建築唐樓的「大騎樓」和冰室等環境重疊、相互融入作品中,街上的人可以從不同方向欣賞整個裝置,設計理念給這個城市添上豐富的色彩與動感。「當我們的團隊在想這次設計的方向的時候,我們很快有了一致的共識,就是要讓人開心。」香港設計中心「#dd推介-漫漫遊」設計統籌曹志豪相信遊樂場最容易感染到每一個人,因為我們置身在遊樂場的時候往往是最開心的,所以他希望從遊樂場入手,給無論只是途人還是趕着去上班的人,經過看見動漫設計的時候都能感受到這份開心的氛圍。

盡用公共空間展示本土文化

香港動漫,又稱為港漫,自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興起,上世紀八十年代踏進了港漫的黃金年代。港漫中,多個角色如「聶風」、「13點」、「陳浩南」、「Q小子」、「老夫子」、「咳神」、「癲噹」、「馬仔」和「聾貓」等都是動漫迷珍貴的回憶,它們都陪伴着不少人成長。而港漫的內容和主題一直都反映當代的社會狀態和人文故事,亦成為區域文化其中一個象徵。「香港的漫畫滲透不少本土特色,無論是生活的小細節,還是建築都見證着時代的變遷。」香港設計中心業務發展及項目總監、#ddHK項目總策展及策劃人林美華認為香港的動漫在亞洲地區享負盛名,本次能夠將本地動漫展示於香港最繁榮的地區之一,對於動漫家以及香港人來說都別具意義。

「其實香港不缺動漫家和設計人才,但是香港狹隘的空間往往會阻礙他們的發展。」隨着動漫一同步入數碼化的年代,現在不少民間獨立的動漫創作大多在網絡上出現,林美華關注到香港實際上有很多有創意與才華的動漫家尚未被發掘,因此她認為這次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將本地動漫家的作品設在公共空間推動,這樣除了可以引起大眾對本地設計與藝術的關注和共鳴以外,還可以讓香港人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融洽,令城市裡面的人更熱愛這個地方。林美華同時提到,相比過去,香港近年騰出相對較多的公共空間,如在路上、花園等擺放和展示設計師不同類型的作品,這不但有助帶走城市的繁囂,也能打開彼此的共同話題,所以她鼓勵藝術工作者能夠盡量使用公共空間來創作,將藝術融入社會,甚至每個人的生活上。

责任编辑:lei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