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橙新聞
【識港網訊】寶順洋行,又名顛地洋行(Dent & Co.),是僅次於怡和洋行並可以與怡和洋行相較量的另一家著名的鴉片走私商。洋行老闆顛地在廣州是與渣甸齊名的兩大鴉片走私販之一。
寶順洋行的歷史,可追溯到1807年東印度公司代理人喬治.巴林(George Baring)在廣州開設的巴林洋行(Baring & Co.)。當時,該洋行的主要業務是為孟加拉的商人代理包括鴉片在內的生意。後來,由於兩個合夥人莫隆奈和羅伯茨的加入,公司改名為巴林.莫隆奈.羅伯茨洋行(Baring Moloney & Robart Co.)。1808年,東印度公司董事會發出通知,禁令公司職員充當鴉片買賣的代理人,由於巴林、莫隆奈和羅伯茨等人均為東印度公司職員,因而被禁止經營鴉片業務。為此,他們邀請蘇格蘭人大衛蓀加入洋行,由他以葡萄牙人的身份繼續從事洋行的鴉片生意。
1813年,東印度公司進一步嚴令禁止其職員充當任何印度商品的代理人,因而巴林.莫隆奈.羅伯茨洋行的業務全部轉由大衛蓀經營,洋行則改名為大衛蓀洋行(Davidson & Co.)。1823年,英國人湯瑪斯.顛地(Thomas Dent)以撒丁(Sardinian)領事的身份來到廣州,並以合夥人的身份加入大衛蓀洋行。1824年,大衛蓀離開中國,該洋行改名為顛地洋行(Dent & Co.)。1826年,英國人蘭斯祿.顛地(Lancelot Dent)來到廣州,加入顛地洋行。1831年,湯瑪斯.顛地離開寶順洋行,蘭斯祿.顛地成為寶順洋行的主要負責人。
1839年,清欽差大臣林則徐到廣州查禁鴉片時,蘭斯祿.顛地與怡和洋行老闆渣甸都是廣東著名的鴉片商。當時,林則徐下令捉拿顛地,希望以此殺雞儆猴,勸外國鴉片商交出鴉片。鴉片戰爭後,顛地獲得很大的利益,佔據了上海港及周圍100里範圍內的幾乎所有土地。
1840年代,比爾(T. C. Beale)加入顛地洋行成為合夥人,顛地洋行稱為顛地比爾洋行(Dent, Beale & Co.)。1857年比爾過世後,又恢復成為顛地洋行(Dent & Co.)。顛地洋行的中文名稱「寶順洋行」,取「寶貴和順」之意。洋行亦擁有一支鴉片走私船隊,其中著名的走私快船有「水妖號」、「伊芒號」、「韋德.戴雷爾號」等等。
美資旗昌洋行(Russell & Co.),是當時廣州僅次於怡和洋行、寶順洋行的第三大鴉片走鴉公司。旗昌洋行的前身是羅素洋行(Samuel Russell & Co.),又稱賴素洋行,賴素是粵語中對羅素的稱呼。公司創辦於1818年,創辦人為美國商人沙莫爾.羅素(Samuel Russell)。當時,公司的資本為兩萬美元,由三家公司共同出資。在此之前,其中一家公司卡靈頓公司(Edward Carrington & Co.)已經在廣州經營了多年,卡靈頓還曾擔任過美國駐廣州領事,與當時美國在廣州最大的代理行普金斯洋行大班顧盛過往甚密。早年主要從事廣州至波士頓之間的跨國貿易。羅素洋行主要經營茶葉、生絲和鴉片等生意,主要交易夥伴是廣州十三行富商伍秉鑑(1769-1843)。
1820年代初,美國經濟迎來了蕭條期,許多在亞洲的商行被迫倒閉、破產,羅素洋行也失去了兩家發起人公司,但仍然堅持下來。羅素吸收了幾個新合夥人加盟。1824年1月1日,羅素洋行在廣州改組為旗昌洋行(Russell & Co.),羅素洋行也被稱為老旗昌洋行。旗昌洋行初期以經營鴉片為主,第一艘專用鴉片走私的船舶「安格那」號就是由該行製造。1827年,旗昌洋行成為美國在華最大的鴉片商。除鴉片貿易外,旗昌洋行還代理歐美公司在中國推銷商品,採辦絲茶等。1829年,旗昌洋行與普金斯洋行合併,普金斯洋行代理著實力雄厚的波士頓商業集團的海外貿易,這使旗昌洋行的業務得以迅速發展。
1830年,小沃倫.德拉諾(Warren Delano, Jr.),即弗蘭克林.羅斯福總統的外祖父,成為旗昌洋行的高級合夥人。1839年,股東庫里治退出旗昌洋行,並成立了瓊記洋行(Augustine Heard & Co.),成為旗昌洋行的對手。不過,旗昌洋行很快便填補了這塊缺失的部份。
1840年1月,旗昌洋行趁英資商行退出廣州之機兼併了英資賴素.斯特吉斯洋行(Russell Sturgis & Co.),成為在華第二大外資商行,僅次於怡和洋行。鴉片戰爭後,旗昌洋行勢力滲入了到各通商口岸,早期美國駐各商埠領事幾乎全是旗昌洋行的股東。其中,駐上海領事金能亨在1862年首倡合併英美租界,成為上海公共租界第一屆董事。
1845年,公司主要合夥人之一約翰.默里.福布斯(John Murray Forbes)撤出中國,回美國興建中西部橫貫鐵路。1846年,旗昌洋行將總部從廣州遷往上海,公司的經營範圍也逐步由鴉片走私擴大到進出口貿易,並建立了航運公司、倉庫、碼頭,以至開辦機器繅絲和焙茶廠,成為19世紀最大的在華美資企業。這一時期是旗昌洋行最為鼎盛的時期,甚至被稱為「旗昌時代」,主導了美國在華的外交和商務。旗昌洋行將總部遷往上海外灘9號。1853年,由於戰亂,廣州和上海到茶葉產地的道路受阻,旗昌洋行直接去武夷山收購茶葉,循閩江運至福州,實際上成為福州口岸的開闢者。當時,旗昌洋行擁有許多由美國特製的鴉片走私快船,進行武裝走私,著名的有「玫瑰號」、「氣精號」、「西風號」、「妖女號」以及「羚羊號」等。
_____________
上文節選並改編自《香港英資財團(1841-2019)》
《香港英資財團(1841-2019)》
作者:馮邦彥
出版社: 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19年12月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20/01/08/010136236.shtml
![](../../../../images/user.png)
![](../../../../images/m01.png)
![](../../../../images/m02.png)
![](../../../../images/m03.png)
![](../../../../images/m04.png)
![](../../../../images/m05.png)
![](../../../../images/m06.png)
![](../../../../images/m07.png)
![](../../../../images/listbar_shd_b.png)
![](../../../../images/listbar_shd_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