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深自由港雛形已現
作者:沈雨青 來源:香港經濟導報 2018-12-18 14:55
現今全球貿易增長放緩,貿易業態與貿易規則不斷改變,為應對全球貿易新格局,中共十九大提出“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作為應對策略。
【識港網訊】現今全球貿易增長放緩,貿易業態與貿易規則不斷改變,為應對全球貿易新格局,中共十九大提出“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作為應對策略。
自由港建設背後的政策訴求
自由港區別於保稅區以及中國內地現行的自由貿易試驗區,以“地理”區域更加廣闊與“自由”內涵更加寬泛見長。不僅在空間上通常大於上述兩個區域,在“自由”的限度上亦然。自由港業務除涵蓋基本的轉口貿易,倉儲,初級加工等,還可允許自由港內部存在包括銷售在內的服務業與常住人口。作為不受海關管轄的港口或港區,自由港是真正意義上的“境內關外”。套用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的舉例解釋,即自由港內生活可享受包括免稅在內的各項優惠政策,但貨物一旦“出關”,需立即補繳稅額。
自由港作為中國內地全新開放格局的最高形式以及現存的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終極發展目標,不僅有利於提升內地營商環境,擴大貿易能級,自由港內含的離案貿易等新興業態對促進貿易便利化亦具有重大建設意義。在剛剛落幕的APEC峰會上,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預計未來的15年,中國將進口24萬億美元的商品,吸收2萬億美元的境外直接投資,對外投資總額也將達到2萬億美元。”因此,內地自貿區向自由港建設成為中國內地擴大對外開放程度,促進貿易量級的重要手段。
上海自貿區作為中國內地第一個自貿試點,自2013年建成以來,實施多項金融改革,開通“跨境人民幣雙向資金池”,“FT”賬戶等,並逐步推進“放管服”改革,現已成為中國內地人民幣“離岸中心”,離岸業務甚至對香港這個國際離岸人民幣資金池產生一定程度的壓力。上海自貿區憑藉上海這個內地開放程度最高,貿易總量最大的港口城市,大有建設成為中國內地第一個自由港的趨勢。深圳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想成為內地第二個自由港,勢必要避免與上海進行同質化競爭。亞太示範電子口岸網絡運營中心主任黃峰表示,“上海建設自由貿易港的優勢是其具有自由貿易賬戶,而前海建設自由貿易港的優勢是稅收優惠政策。”其次,毗鄰香港這個世界上開放程度最高的自由港,亦成為深圳建設自由港進程的天然優勢。積極借鑑香港經驗,引入香港專業服務,與香港進行優勢互補,建立“雙核心”的深港自由港成為中國內地擴大開放程度,鞏固對外貿易水平的天然訴求。
港深自由港雛形初現
據悉,6月20日,深圳政府公報《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促進深圳港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將深圳港打造成為綠色智慧的全球樞紐港,與香港港共建國際航運中心”的發展目標。深圳預計使用三年時間,深化港航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疏運體系,最終於2020年底初步完成自由港建設。
事實上,在粵港澳大灣區構架下,深港兩地就深入合作,打破制度壁壘,促進區域內人流,物流,資金流互聯互通上做過諸多努力,且已初現成果。近年來,深圳市積極推出惠港政策,對香港人才提供的工資補貼,住房補貼等。除此之外,以前海片區為代表的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正逐步降低港企進入內地門檻,在全國率先推動港人港企數據認證平台項目實施,據悉,港企入駐深圳前海自貿片區的時間僅為一天。與此同時,在前海自貿區範圍內允許香港企業使用香港模式對企業進行管理、建設、服務等。截至2017年,前海自貿片區已出讓15宗土地予香港企業,佔前海片區出讓土地總面積的47.4%,面積達34.08公頃。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前海累計註冊港企8,031家,其中2017年新增註冊港企達2,482家。2017年,註冊港企實現增加值486億元,佔比23.9%。周大福、新世界、九龍倉、嘉里建設,匯豐,恒生,東亞等標誌性港企積極參與前海建設,港企對前海片區經濟支撐作用日益明顯。兩地正積極尋求深化合作,共謀發展機遇。
衝破桎梏 共贏未來
港深自由港具有無可替代的組合優勢,香港的專業經驗、金融服務與深圳的科技水平相得益彰,此外深圳包括蛇口、赤灣、媽灣、鹽田、東角頭、福永、沙魚涌、下洞、內河等九個港區,運輸網絡發展成熟。據統計,深圳港2018年上半年累積完成貨物吞吐量12,082.88萬噸,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為9,080.90噸,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207.56萬標箱,足見深圳港是一個以外貿見長的樞紐型港口。“雙核心”模式的深港自由港有別於上海自貿區以上海為核心城市的單一競爭模式,既可體現其區域內優勢產業互補,更可在兩地兩種體制中汲取雙方所長,開展跨境交流業務。
深圳前海蛇口自貿區具備得天獨厚的政策優勢與區位優勢,是有潛力建設成為國際頂尖的自由貿易港的內地自貿區之一,現時正需積極借鑑香港經驗,深耕投資自由、貿易自由、金融自由、稅收制度等領域,整合區域內要素資源,進一步擴展貿易量級。
1.投資自由與金融自由
香港1842年開放成為自由港,投資自由方面,秉承其百年來的透明簡單的運行機制,香港外商直接投資(FDI)給予外商以國民待遇,除賭博業受嚴格管制外,理論上無其他行業完全禁止私人或外來投資者參與,亦不設持股比例限制。金融業務上,在香港範圍內貿易結算允許使用任何幣種,且不同幣種之間可自由兌換,資金與股息無匯出限制,資本賬戶完全開放,貨幣業務無離岸業務與本地業務之分。貿易結算時,任何幣種均可選擇。
類比內地自貿試驗區,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課題組2017年發佈的上海自貿區與香港比較報告中指出,內地自貿區已就放寬外資准入議題邁進一大步,以負面清單的主體的外商投資管理制度為擴大外商直接投資領域作出積極貢獻,逐年簡化的“負面清單”現包括34個領域,48項具體管理措施。但外資准入領域數量仍然有限,且部分領域外資持股比例受到限制。金融業務上,內地自貿區“放管服”改革為簡化行政審批程序,擴大金融自由作出突出貢獻,但受限於客觀存在的技術難點,內地自貿區現時金融改革仍有諸多掣肘,自貿區內資本賬戶部分可兌換,資金自由流通則暫時無法實現,部分境內外匯適用自貿區但幣種有限。深圳若想按時與2020年底完成自由港建設,必定需借鑑香港經驗,在投資自由與金融自由上積極探索改革方向,逐步放寬外資准入條件,擴大全面開放水平。
2.完善稅收與便利通關制度
自由港稅收制度方面,香港除酒類,煙草,碳氫油類及甲醛類特殊商品外,其他行業實行“零關稅”制度。此外,香港政府一貫秉持積極不干預的政策,著力為香港構建低稅環境。香港全境均不設繳增值稅,營業稅,居民境外所得利潤不計入納稅範圍,主要稅款來源為利得稅、薪俸稅與物業稅。通關制度設置上,香港對進出口商品不設配額限制,報關僅需在貨物進出口14天內進行。
深圳方面,現行的自貿試驗區管理條例暫未能實現進口“零關稅”政策,且自貿區內企業仍需繳納一定比例的賦稅。儘管在便利通關上,深圳一直進行革新性措施,例如開通智慧港口示範工程,積極推動“單一窗口”建設,力爭做到“一個平台、一次提交、聯合檢驗、一次放行”的一站式作業通關模式,但通關效率仍與香港存在差距。推進通關效率既是市場需求,也是提高港口在國際轉口業務競爭力的核心要素,為構建更為便利的通關制度,一場變革必不可少。
深圳港作為內地較為年輕的港口,改革難度小,在提升通關便利化性的議題上,可開展“深港自貿通”試點,在廣東自貿試驗區前海蛇口片區建立與香港的直通物流通道,借助兩地地緣優勢,實現兩地港口物流服務一體化。深圳市表示未來深圳港的預期通關時間為現在耗時的三分之一。
未來深港自由港建設中,提高通關效率的同時,降低通關成本,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也是其建設重點。 《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促進深圳港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要“清理規範涉企經營服務性收費,停徵出入境檢驗檢疫費、下調檢疫處理收費,降低企業進出口貨物查驗比例以及通關環節的制度性成本。加大對綠色集運體系類項目的資金支持,扶持一批國際班輪公司、國際貨運代理等國際航運類項目。”
3.整合要素 實現企業區域性功能集中
亞太示範電子口岸網絡運營中心主任黃峰表示,“未來前海自由貿易港建設應充分實現企業區域性功能集中的目標,將企業銷售、物流、研發、高級管理人員、資金池等聚集於區內。”構建一個要素集中的自貿區是深圳提升貿易總量,擴大開放範圍的具體體現。也是將自貿區建設成為自由港的功能需求。
為企業構建完善的產業鏈條,是園區內招商引資的重要利好。對標香港建設,經過百餘年發展,香港已成為一個以金融服務業為支柱產業的頂尖自由港,無論是貨物的運輸、倉儲、轉運,分裝、銷售,還是自由港特有的離岸金融業務等,香港都已完成自由港必備要素的產業集聚。未來深圳前海亦可參照香港發展經驗,加大對園區內企業的政策幫扶,有意引進從事不同生產環節的企業進駐,促進園區內區域性功能集中。
原文鏈接:http://www.jdonline.com.hk/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9&id=41440
责任编辑:sy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