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如果我們平均一個月要工作近22天,那麼一年我們將會工作近264天,也就是說,我們一年要做264次決定,關於午餐吃什麼。
這對於在中環工作的人來說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有限的午休時間和錯綜複雜的地理環境之下,中環人的午餐該如何選擇呢?這些選擇又反映了中環人哪些工作以外的生活見聞呢?
大館在全新的展覽「日安時刻」中,探討中環區內與別不同的「食晏」文化,以及這一文化如何構建出獨特的人情細語。
![](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19/12/10243481_658394-500x500.jpg)
「快餐」:熱鬧擠擁的中環街頭
對於追求速度的中環上班族來說,「揾食」的狀態究竟是怎樣的?展覽給了一個生動的呈現:一家餐廳的外賣窗口大排長龍,等待許久終於輪到你點餐,面對著當日午餐,A.豆腐火腩飯、B.黯然銷魂飯、C.四寶飯、D.乾炒牛河,一定要快速瀏覽,做出決定,因為稍有拖沓便有可能引起後面的人的不滿!
![](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19/12/10243468_913706-750x500.jpg)
終於拿到餐票,掃描二維碼,取餐。
![](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19/12/10243483_958392-749x500.jpg)
買外賣、吃「快餐」似乎成為了中環最普遍的「食晏」文化。因為對於一些中環人來說,有限的「日安時刻」格外珍貴,而對一些工作需要爭分奪秒的上班族來說就更是如此。吃快餐是最經濟便利的選擇。
![](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19/12/10243469_151725-751x500.jpg)
「行政午餐」:高效優雅的商務文化
當中環逐漸成為核心商業區,讓人一邊用膳一邊洽商的「行政午餐」亦隨之興起。但「行政午餐」比「商務午餐」更貴,更高級。
用餐者在Reception等待帶位時就可以看到當日的套餐安排。
![](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19/12/10243490_910073-749x500.jpg)
之後由服務生帶位,走入高檔別緻的餐廳,在乾淨雅緻的餐桌前就坐。
「行政午餐」在追求優雅從容的同時也在追求速度。用餐者在享用頭盤的時候,廚師已經飛速地烹調主菜。一道菜緊接下一道菜,即便是吃價格不菲的「行政午餐」,中環人也不能耽誤下午的工作。
![](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19/12/10243493_959452-800x424.jpg)
「同鄉會」:各式地道佳餚與鄉愁的連繫
香港開埠以來,華人即使在英國政府的管治下,仍保留中國人的傳統,重視血緣關係。同宗同族者格外親近。這也就是「同鄉會」的形成原因。不少同鄉會成立後,多選址中上環,全因當時中西區為香港船運和出入口貿易中心。
同鄉會一般比較私人化,走過餐廳屏風之後別有洞天。同鄉會還實行會員制,會員多是商賈官紳或白領階層。
![](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19/12/10243489_840459-749x500.jpg)
大家在廂房內吃的是最地道的傳統菜餚,說的是家鄉話。
「福食」:僱主與僱員的人情味
對於很多人來說 ,福食可能是個相對陌生的概念。1960年代,不同行業的僱主體諒到員工外出揾食有困難,而主動承包員工膳食,是為「包伙食」或「福食」。員工在工作範圍內吃飯,也可以盡快回到工作崗位。
曾經包伙食由大排檔供應或讓家庭作業。後來,因為衛生問題,1966年市政局開始拒絕發包伙食牌,加之外賣興起,經濟轉型,包伙食送餐的場景漸漸不再了。
然而,在今天的中環,一些傳統大企業和餐飲業仍為員工提供膳食,這也是老闆給員工的福利。
現象以外的思考與感觸
是次「日安時刻」展覽由大館文物事務部策劃,並與設計夥伴一道空間、編輯夥伴黎樹基、插畫師王梓妃以及一眾擔任內容編採員的資深飲食記者合力舉辦。正是這一眾發起者、策展人與藝術家對於中環上班族的午餐經歷有著細緻的觀察和了解,「日安時刻」才能為觀眾帶來諸多生動並有趣的細節,並引發觀眾的思考。
![](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19/12/10243496_989628-749x500.jpg)
正如在「快餐」區,展覽會透過外賣餐盒的變化以及菜品的變化讓我們重思中環的發展歷史;在「行政午餐」區,展覽會透過男女著正裝的轉變讓我們發現社會規則的變動;在「同鄉會」區,展覽會透過一些同鄉方言對於食物的稱呼訴說鄉愁這一特別的情感;而在「福食」區,展覽會透過一些老故事講述一餐午飯對於「僱主」與「僱員」的意義。
![](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19/12/10243497_413820-749x500.jpg)
「日安時刻」不僅描繪四種「食晏」文化,更是以區內的午膳歷史變遷為起點,引伸至該區數十年來的社會經濟發展以及社區生活的變化。
多個體驗活動
「日安時刻」展期為2019年12月20日至2020年2月8日,開放時間為上午11時至晚上8時,展覽設於大館01座複式展室。歡迎公眾免費入場,或預約參與導賞團。
展覽期內亦有多項相關活動,展覽團隊將與社區夥伴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合作,在12月20日於F倉展室舉行聖誕派對,並於1月31日在檢閱廣場舉辦春茗。2020年將有其他午餐主題活動,供訪客親身體驗「日安時刻」內的各種飲食文化。大館商戶亦會推出多款以展覽為靈感的全新菜單,包括Bar at Armoury的外賣飯盒、奧卑利的上海風味午市套餐、Madame Fu及The Chinese Library的行政午餐,以及樂茶軒茶藝館的素食午餐。
承接今年較早前呈獻的「圓動力」展覽,「日安時刻」是大館文物事務部推出的「中環日常」系列第二部曲。連同另外兩個正在籌備的展覽,整個系列涵蓋中環生活的四大方面——衣、食(「日安時刻」)、住、行(「圓動力」)。
展覽詳情
「日安時刻」
日期:2019年12月20日至2020年2月8日
時間:上午11時至晚上8時
地點:大館01座複式展室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19/12/19/010134763.shtml
![](../../../../images/user.png)
![](../../../../images/m01.png)
![](../../../../images/m02.png)
![](../../../../images/m03.png)
![](../../../../images/m04.png)
![](../../../../images/m05.png)
![](../../../../images/m06.png)
![](../../../../images/m07.png)
![](../../../../images/listbar_shd_b.png)
![](../../../../images/listbar_shd_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