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識港話事】北上消费 切记「彬彬有礼」
作者:江金萊   來源:識港網    2025-04-22 15:21

復活節假期期間,香港居民北上深圳消費的浪潮再次引發關注。據統計,僅4月20日便有約105.6萬人次經各口岸出入境,其中香港居民占跨境人流的76%。這場以消費需求驅動的“北上潮”,為深圳帶來經濟增長的同時,也暴露出深港兩地社會習慣差異與跨境治理的短板。

據悉,大量香港居民選擇北上深圳,口岸人潮湧動,商圈人頭攢動,部分網友對香港旅客一些行為的不滿也開始浮現,甚至列出了所謂的 “三大劣行”:“讲话都超大声音”“喜欢乱插队”“乱吐口水乱丢烟头”。內地網友的這些回饋,並非空穴來風。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影響他人正常休息與交流;插隊行為破壞了公共秩序,違背先來後到的公平原則;隨地吐痰、亂丟煙頭更是對環境衛生的破壞,降低了城市的整潔度與舒適度。這些行為,無論發生在何地,都會引發公眾的反感。尤其當大量香港旅客集中湧入,個別不文明行為被放大,從而引發內地網友較為集中的負面情緒。

但我們不能以偏概全,將個別現象歸結為整個群體的特徵。每個群體都有素質高低之分,不能因為少數香港旅客的不當行為,就給所有香港人貼上負面標籤。在深港交流日益頻繁的當下,這種片面認知不利於兩地人民友好關係的持續發展。

深港兩地在文化、生活習慣上雖同根同源,但由於歷史發展軌跡不同,仍存在一些差異。香港在過去較長時間受西方文化影響,在公共場合的行為習慣上與內地有別;而內地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在文明禮儀方面也在不斷提升與完善。這種差異在大規模交流互動中,容易產生碰撞與摩擦。

對於香港旅客而言,前往內地時,應提前瞭解並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和行為規範。在公共場所,注意控制音量,遵守排隊秩序,愛護公共環境,展現良好的個人素養。同時,內地城市在面對大量旅客湧入時,也應加強引導與管理。例如,在口岸、商場等人流密集場所,設置更多清晰的引導標識和文明提示語;工作人員積極引導客流,及時糾正不文明行為,而非單純依靠公眾自發監督。

從積極角度看,香港旅客北上消費,為深圳的經濟注入了活力。無論是商場營業額的提升,還是餐廳、娛樂場所的火爆,都帶動了相關產業發展,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內地網友也應看到這一積極面,理解旅客集中湧入帶來的暫時不便只是發展過程中的階段性現象。而深圳在接待香港旅客的過程中,也能進一步提升城市的服務水準與管理能力,促進城市的國際化發展。

深港交流是大勢所趨,兩地人民在頻繁往來中增進瞭解、加深感情才是主流。面對交流中出現的問題,雙方應以開放包容的心態,通過溝通、引導和自我提升來解決,讓深港之間的交流更加順暢、和諧,共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繁榮發展。

本網評論員 江金萊

责任编辑: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