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科技巨頭華為正在上海建造一座大型半導體設備研發中心,強化晶片自主供應鏈,反擊美國的制裁打壓。日媒消息指出,華為已聘請曾與晶片設備大廠艾司摩爾、應用材料合作過的資深工程師,提供高於同業的2倍薪資吸引優秀人才,但業內人士認為,在華為工作幾乎全年無休,大多數人撐不過3年的合約,通常在續約之前就「陣亡」。
日經亞洲報導,受到美國出口禁令衝擊,華為很難買到打造先進晶片的半導體設備,目前全球三大微影機台製造商,分別為荷蘭艾司摩爾(ASML)、日本的尼康和佳能。
知情人士透露,華為新研發中心位於上海西部青浦區,園區面積約 224個足球場大,設有主要晶片開發中心及華為晶片設計部門海思半導體的新總部;此外,還設有無線技術和智慧型手機研究中心。據了解,該園區完成後,可容納逾35000名高科技人員。
華為買不到先進半導體設備,只好砸重金自行研發,為了擴大吸引相關人才,華為提供薪資待遇為當地晶片製造商的2倍。業界高層透露,華為聘請許多曾與應用材料、泛林集團、科林研發(Lam Research)、科磊(KLA)和ASM等全球頂尖晶片製造商合作過的工程師,獵才範圍擴及台積電、英特爾等晶片製造商擁有15年以上經驗的工程師,美光科技員工也在潛在招募之列。
美國近幾年實施出口管制措施,導致大陸公民更難在大陸為外國晶片公司工作,也為華為和其他本土企業留下了更多頂尖晶片人才可供選擇。
業內高層表示,儘管華為的薪資很豐厚,但其工作文化可能具有挑戰性。
一位大陸晶片工程師坦言,「和他們一起工作是殘酷的,這不是 996—意指從早上9點工作到晚上 9 點,每周工作6天,實際上是 007—從午夜工作到午夜,每周7 天,完全無休。合約為期3年,不過多數人在續約之前就撐不下去了。」
華為2023年研發支出創歷史新高,達1647億元人民幣(約台幣7300億),占其總收入的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