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遇見人文灣區!學者大咖今天齊聚這個論壇
作者:高心雲   來源:香港商报    2023-06-09 11:18
由中宣部港澳台新聞局主辦的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建設人文灣區分論壇今日(8日)上午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舉辦。來自內地與港澳台地區的多位學者圍繞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融合進行主旨發言。

【識港網訊】由中宣部港澳台新聞局主辦的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建設人文灣區分論壇今日(8日)上午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舉辦。來自內地與港澳台地區的多位學者圍繞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融合進行主旨發言。

大灣區同宗同源一脈相承

    嶺南文化是共同歷史文化基礎

中山大學黨委書記、中山大學嶺南文化研究院院長陳春聲今日(8日)在2023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建設人文灣區分論壇上發表題為《嶺南文化傳承與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融合》的主旨演講。他表示,大灣區是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及三種貨幣的條件下建設發展的,我們應充分利用大灣區人群共享同一種地域文化的寶貴資源,做好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融合,用文化融合促進人心相通,更深入地推動大灣區一體化發展。

「可以說,大灣區本來就是一體的。當然,由於歷史原因,近代以來粵港澳三地也相對獨立發展。在現代化的進程中,呈現出一些不同的特點。但大灣區的人群同宗同源,一脈相承,嶺南文化是粵港澳地區共同的歷史文化基礎,這些根本特點並未改變。」

談及嶺南文化的創新性發展,陳春聲表示,嶺南文化的建構,是不斷將各種差異性很大的事實和記憶融入一個統一文化符號的過程,其基礎是中國大一統國家發展背景下人群間的交流與互動。當地域文化成為一種人群的自覺時,因應時代變化,嶺南文化會不斷被賦予新意,而不同人群基於不同的情勢,對嶺南文化的理解也會不斷與時俱進。

從《狂飆》到《無間道》

    大灣區文藝可以達成共識

暨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廣東省作家協會主席、中國文藝評論(暨南大學)基地主任蔣述卓在論壇上表示,大灣區文藝是承接中華文化傳統及嶺南文化傳統,尤其是嶺南近現代以來追求的精神與魂魄,又具有新時代對中國式現代化訴求的文藝。它是富有生產性、召喚性的文藝新形態,具有足以面向世界與未來的特質。

蔣述卓還在論壇上提到早前熱播的電視劇《狂飆》。他說,《狂飆》講述的價值觀是創造一個公平公正的環境,不允許黑惡勢力來破壞法治社會;而電影《無間道》則講述貪腐勢力對香港法治社會的破壞,兩者都反映了對平等、自由、公正法治社會的追求。現在無論是內地還是香港、澳門,維持好一個公平、公正的法治社會很重要,不允許任何黑惡勢力干擾中國式現代化進程,這在內地、香港和澳門都是需要去堅守的理念。從這方面來說,粵港澳大灣區的文藝目標是一致的,可以達成共識。

中華文化將中國人

    緊緊結合在一起

澳門理工大學名譽教授、台灣中國文化大學社科院原院長邵宗海在論壇上發表題為《海峽兩岸文化的融合推進》的演講。他在演講中完全脫稿,娓娓道來,他說:「無論身處內地、香港或台灣地區,我感到沒有任何隔閡。五千年來的文化,一直將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中國人緊緊地結合在一起。」

他在演講中回顧了自己的人生經歷。邵宗海說:「我的出身其實很複雜,生在內地,成長在香港,念完小學又去了台灣。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之後,我迫不及待想要回到大陸去看看,想去上海看看小時候住的地方。回到上海才發現,這裏的生活與台灣的生活基本沒什麼區別,說話也不需要翻譯。雖然語言相通也不一定文化接近,但從小到大受到的文化涵養會拉近彼此的距離。」

「這一份心路歷程說明在相同的中華文化環境裏,不管是內地、香港還是澳門,我可以問問各位,我們之間有距離,有隔閡嗎?如果這個是否定的,那麼中華文化這樣一個廣大而抽象的概念已經把我們分居各地的中國人緊緊結合在了一起。」

多元文化前景應當是融合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香港分會主席、集古學社社長鄭培凱今日圍繞「大灣區多元文化融合發展」進行主題發言。他表示,多元文化涉及不同語言、族群及風俗習慣,多元文化的前景,應當是融合,而非對抗。

鄭培凱說:「融合是複雜的,不要簡單的去思考融合的問題。所以古籍裏面講得很清楚,有一句很重要的話,就是國之大事,唯祀與戎,所以有的時候是和平,有的時候是對抗,但最後還是要融合,得到和平的結果。」

鄭培凱表示,他早年在台灣求學,歷史教的就是中華文化五千年,黃帝、堯舜、周公、孔子,是一元的,從上而下的,中原文化一直都是中心,是核心,擴散到中國的周邊。但是最新的考古證據表明中華文明的源頭不是從中原擴散,而是多個地區同時發展,然後共同融合,這個對於大家理解後來中國發展的區域文化,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到了現代,中國仍然面對多元文化的衝擊,關鍵就是如何利用多元文化資源,中華文明下一步要如何發展一個新的『天下一家』體系,我們還在摸索中,但是大家一定要努力。」鄭培凱建議在大灣區設立一個文化發展的點,因為這是一個多元文化資源豐富的地方,廣邀港澳台地區以及海外的優秀華人學者,可以做短期及長期的,也可以設置工作站和工作坊。這樣對大灣區整個多元文化的融合發展會有很大的前景。

文化大灣區建設

    具有劃時代意義

香港藝術發展局文委會顧問、香港作家聯會會長、中國作家協會香港會員分會會長、《明報月刊》總編輯兼總經理潘耀明今日在論壇上表示,毋庸置疑,香港既是嶺南文化的組成部分,又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樑。眼下國家賦予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重大歷史使命,加強香港在世界文化藝術的地位,對香港文化藝術界是一劑強心劑。

潘耀明還說:「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大灣區人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相信通過這次建設人文灣區的高峰論壇,將有利於香港融合在大灣區文化的廣闊港灣中,加強香港作為大灣區文化港口地位和文化橋樑的交流作用,讓這顆具有豐富的東西文化涵養的東方之珠愈加璀璨明艷!」

粵港澳大灣區要形成

    共同價值認同和身份認同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今日論壇上表示,粵港澳大灣區不僅要經濟高度協調發展和基礎設施聯通,還要制度規則對接、人心民意相通,形成共同的價值認同和身份認同。

吳志良指出,塑造人文灣區歸根結底是文化重構的過程,文化基因的各種元素進行化學反應,聚合、擴張,最後產生新的方式和形態,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會有共同經驗和感情共鳴,從而形成共同的心理結構、身份認同和價值認同。

未來大灣區文化一定會蓬勃向上

在今日下午的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建設人文灣區分論壇上,中國東方歌舞劇團青年編導、原創舞劇《詠春》總導演韓真也出現在交流環節中。

韓真表示,不管是澳門、香港,還是廣州、深圳,所有人內心中最柔軟和最溫暖的部分被喚醒時,就是那一份最深的鄉愁。她說:「我們團隊創作了舞蹈詩劇《千里江山圖》,希望觀眾走出劇場時帶着真正的文化自信,觀眾對文化作品的認同,以及在作品中收獲的對自我的認同,也會讓創作者感受到文化藝術作品的真正力量。文化藝術可以千軍萬馬,未來大灣區的文化一定會蓬勃向上,也希望有更多的平台讓從業者發聲。」 

 

责任编辑:li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