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日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印發四周年之際,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傳播論壇暨大灣區(南沙)國際傳播中心啟用儀式在廣州南沙舉行。32家國內外主流媒體機構首批入駐大灣區(南沙)國際傳播中心,將組成協同聯動的國際傳播矩陣,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外宣旗艦」。「灣區之心」、廣州「新核」南沙面向世界唱響灣區之聲,將建設成為世界讀懂中國、讀懂廣州的重要窗口!
大灣區建設是講好中國故事的極好題材
「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發展為講好中國故事提供了極好題材。」中國公共關係協會會長、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原副主任郭衛民通過視頻參會致辭時表示,做好大灣區國際傳播,有助於推動灣區建設發展,有助於國際社會了解中國,有助於為中國式現代化營造良好外部輿論環境。郭衛民建議,要闡釋好大灣區建設的重要意義,講述好大灣區建設的生動實踐,運用好各種國際傳播渠道手段。
中國外文局副局長陸彩榮在致辭時表示,大灣區的高質量發展引發了世界對大灣區、對中國的高度關注,也為國際傳播實踐創造了新的機遇。向國際社會展示實力、活力、魅力的大灣區形象,展現中國式現代化前沿之地的靚麗風景,成為需要共同探討的課題。要充分認識大灣區國際傳播對於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的重要意義,打造助力提升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的大灣區國際傳播優質平台,高質量做好大灣區國際傳播工作。
華南理工大學校長張立群表示,做好大灣區的國際傳播,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任務之一。大灣區的發展實踐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冀望透過大灣區這扇重要窗口,充分挖掘做好中國國際傳播最全面、最生動、最真實的題材,向世界展現充滿活力和無限機會的大灣區,展現新時代的中國風貌,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廣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杜新山在致辭時表示,近年來,廣州在推動灣區國際傳播上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大力實施灣區傳播工程,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的廣州,將致力灣區文化交流,深耕國際傳播建設,做大做強全媒體融合。持續為世界讀懂中國、讀懂廣東、讀懂廣州,共創美好未來而不懈努力。
讓世界在廣州、在南沙讀懂中國
大灣區國際傳播中心位於廣州市南沙區水岸廣場東座15樓,按照共享理念內設新聞發布廳、專訪室、直播室、會議室、常駐記者辦公室、共享辦公區域等功能空間。
廣州市南沙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孫勇表示,這些媒體和機構將構建起協同聯動、高效運轉的國際傳播媒體矩陣,為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外宣旗艦」提供有力支撐,努力將大灣區(南沙)國際傳播中心建設成為世界讀懂中國、讀懂廣州、讀懂南沙的重要窗口。
「當前,國際社會對粵港澳大灣區的關注前所未有,我們更應提高主動傳播意識。」大灣區國際傳播中心主任藍雲表示,大灣區科學論壇、IFF國際金融論壇、CNBC全球科技大會、亞洲青年領袖論壇等大型國際活動相繼落戶南沙,「國際會議之城」名片逐漸出圈國際,為對外傳播提供了優質新聞素材,便於全方位塑造南沙國際化氣質。
媒體大咖共論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傳播
如何寫好粵港澳大灣區大文章,講好灣區高質量發展新故事?多名業界大咖發表主旨演講,精彩觀點在現場撞擊出思想的火花。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所長、教授胡正榮認為,通過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大灣區故事、中國故事,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可以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中國外文局副總編輯、國際傳播發展中心主任陳實、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教授胡百精提出,一要凝心聚力,以文化人,持續強化、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二要返本開新,開放包容,不斷提煉、升華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精神和文化價值觀;三要注重效能,加強轉化,積極培育、塑造有國際影響力的灣區傳播品牌和青年交流平台。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教授胡百精表示,相信多個落地的國際傳播平台將開啟大灣區國際傳播的新格局,打開中國與世界連接溝通的又一扇敞亮的窗口。他建議,「心懷國之大者」,在大灣區理念、戰略、政策、發展、改革和規則多領域的國際傳播中產出創造性的研究成果,釋放有生機、可持續的傳播勢能;創新體制機制,匯聚全球頂尖人才;構建政、學、媒、產一體聯動的國際傳播生態。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講座教授、香港浸會大學原協理副校長黃煜從「智能」升級與「融合」教育上提出建議,AI時代下,萬物皆媒、人機共生、算法推送。AI對新聞傳播業的影響將加速滲透至新聞傳播的各個環節,深度參與媒介產品、媒介服務及媒介現象,如當下大熱的ChatGPT。AI 進而開闢國際傳播新賽道,灣區傳播亟待技術整合,以科學為基,「智能」升級。
眾多傳播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及香港青年企業家等,圍繞「媒體融合創新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形象的國際傳播」兩大主題研討交流,一起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傳播集思廣益、出謀劃策,共同寫好粵港澳大灣區大文章,講好灣區高質量發展新故事。
當天還舉辦了由中國外文局、廣州市政府新聞辦共同主辦的「世界因你而美麗·廣州」影像故事全球徵集活動啟動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