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立法會今日繼續辯論由選委界劉智鵬提出的「將中國歷史科列為高中必修科目」無約束力議案,另一選委界議員管浩鳴提出修正案,刪去「必修」字眼,最終舉手通過。
多名議員關注目前學校師資不足、教育資源的問題,擔心會加強前線老師的工作量。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局方會活化中國歷史的學與教,並提升學生對學習中國歷史的動機。
工聯會會長吳秋北稱,目前師資不足,課程結構未能調整,讓學生受到壓力非常大,擔心政策難以實行。他形容中華文明「曾經係最先進,最文明,最強大的民族和國家」,又質疑古希臘、古羅馬的上古史都是「神話偽史」,認為西方近代史亦大多是戰爭侵略和殖民掠奪,以現代文明標準是「極端邪惡」。
立法會議員陸瀚民亦關注師資問題,若要開設新科,師資需要「專科專教」,擔心會加大現時前線老師的工作量。他建議學校可以利用內地遊學團,多去一些文化博物館,培養學生對歷史的興趣。他指學習中國歷史不只是認識國家、民族歷史,也要吸收前人的經驗和智慧,從而建立學生的國家觀、世界觀與人生觀。
立法會議員黎棟國批評早年教改容許學校決定是否將初中中史科獨立成科,令中史教育變得支離破碎;但他認為,教育局近年才將中史列為初中必修科,還未走完初中三年的過程,而高中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才剛起步,馬上將中史列為高中必修科將會過急。
立法會議員陳克勤認為現時市民對國情認識不足,對國家認同及民族自豪感亦相當弱,認為現時學生學習中國歷史需要社會建立氛圍,否則只會是「紙上談兵」。
蔡若蓮對中中史科列為必修科表明保留,形容「一刀切」做法與高中課程改善,釋放學習空間的目標背道而馳,亦致課程重疊,直言業界意見紛紜,師生及家長未必支持。
劉智鵬原提出議案,促請當局把高中選修的中史科,更名為「中國歷史地理及文化科」,並列為必修科。他說,倡議的新科與公民科是「互為表裏」,透過新科提供歷史淵源與背景,否認兩者課程重疊,又認為可同時保留中史選修,讓必修的新科定位為「普及性質的學科」,讓不選修中史的高中生接受國情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