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皇都戲院70週年
2022-11-08 11:39

【識港網訊】一級歷史建築皇都戲院於前年開始復修,為紀念戲院成立70周年,新世界發展集團發布全新皇都戲院標誌。標誌靈感源於保育團隊搜集的文物,包括舊門票、戲橋、制服,以皇都昔日標誌為藍本,利用特別設計字體,由右至左臨摹「皇都」二字,整體圖案則仿照戲院標誌性天台拋物線型拱橋式桁架建築,用色以象徵劇院帷幕的經典酒紅色及金色為主調,寓意皇都戲院保育重啟後,將傳承過往輝煌娛樂文化。

全新皇都戲院標誌,靈感源自保育團隊搜集的文物,並參考戲院昔日標誌及天台桁架建築。

前身為璇宮戲院的皇都戲院於1952年落成,位處被譽為「小上海」的北角。50至60年代時為香港演藝殿堂,不少世界頂級大師及組合都曾在此演出。至70年代,戲院曾播放不少外語和本地電影,為港人留下光影回憶。保育團隊於過去兩年多進行搜集文物、記錄口述歷史的過程中,逐漸重整出皇都戲院於50至80年代的不同面貌。

為紀念皇都戲院過往70年的璀璨,新世界發展集團於K11 MUSEA內的中菜餐廳「夜上海」,舉辦沉浸式歌舞晚宴《皇都之夜》,並邀請與皇都有關的舊街坊及文化界人士出席,以聲、色、藝復刻其時香港的「夜總會」文化。賓客甫進場,先經過經典酒紅色劇院帷幕,繼而進入一幕幕昔日精彩場景,配以聲、影、畫及逾20件珍貴舊物包括50年代電影戲橋、多款不同舊戲票及昔日照片,由景入情見證皇都戲院的前世今生。

沉浸式歌舞晚宴《皇都之夜》,將邀請與皇都有關的人士出席,包括利昌士多東主女兒黎小姐、皇都戲院保育諮詢委員會成員吳韻怡及天寶茶樓東主的後人文先生。(由左至右)

爆谷是今日戲院的常見食物,舊年代戲院則以蔗汁、煨魷魚為象徵。《皇都之夜》將蔗汁、煨魷魚檔口搬到場內,讓觀眾回「味」往日情懷。晚宴菜單由「夜上海」團隊設計,參考50年代夜總會餐單,本地知名甜品大師Tony Wong 更親自創作皇都「飛拱」造型的甜品,讓參與者從味道中感受皇都華麗傳奇。

此外,又特別邀請「香港DJ之父」Andrew Bull編排歌舞表演。他自60年代起活躍於香港娛樂圈,見證流行文化變遷。在是次活動中,Andrew率領一眾本地及國際專業表演者,包括加拿大著名舞蹈家Katya Virshilas,透過音樂、舞蹈、戲劇及時裝,復刻一幕幕經典場景,讓賓客置身於50年代歌舞昇平的璇宮戲院舞廳、 60年代中西文化交融經典金曲夜總會歌廳,到70、80年代香港輝煌的士高狂熱舞池,由《給我一個吻》至《激光中》,舞者穿梭於席間,猶如一場由音樂觸發的時空旅程。

不少世界級大師及組合曾於皇都戲院表演,《皇都之夜》亦以50至80年代歌舞為主題致敬。

《皇都之夜》菜單將於本年12月底或之前接受公開預訂,詳情可留意夜上海餐廳網頁及社交媒體專頁。而置於餐廳門口的《皇都之夜》霓虹燈裝置,則開放至11月底予公眾「打卡」,一同回味昔日美好年華。

圖:主辦方提供

责任编辑:guo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