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五位自學成才亞洲藝術家
2022-11-02 11:33

【識港網訊】近日,置地公司主辦的「自主.尋藝」作品展,邀請了五位自學成才的亞洲藝術家展示其採用不同媒介創作的作品。參展的五位藝術家沒有接受過任何藝術培訓,但憑着對創作的熱忱,勇敢踏上不平凡的藝術之路,隨一己的意念,做出別樹一幟的藝術風格。

是次展覽共展出30件展品,創作媒介橫跨攝影、繪畫、雕塑、錄像及裝置。菲律賓籍紀實女攝影師Xyza Cruz Bacani鏡頭下的影像記敘了灣仔區內的生活點滴。街頭攝影師關錦昌則透過鏡頭帶領觀眾游走於九龍繁華鬧市的陰暗角落。環保藝術家鄭勝率性而為地把隨手可拾的廢棄物料及專業藝術材料變成畫作和雕塑。香港錄像藝術先驅鮑藹倫透過流動影像討論電子影像的物質化過程。紮作藝術家杜煥將中西藝術傳統技法重新詮釋,創造出充滿當代感的畫作和大型竹紥雕塑。

展覽即日起至2022年11月12日,於中環交易廣塲中央大廳舉行,免費開放予公眾參觀。

Xyza Cruz Bacani

Xyza Cruz Bacani在攝影界嶄露頭角,屢獲國際殊榮,包括於2015年獲攝影基金會Magnum Foundation頒贈攝影與社會正義研究獎學金,以及新聞機構Pulitzer Center on Crisis Reporting 資助等佳績。她亦是得獎攝影集《活着如風》的作者,聲援香港的移民人士。Xyza當初由菲律賓來港擔任家庭傭工,現已成為專業藝術家,並在香港和紐約設有攝影工作室,與其工作團隊一起參與多個不同項目。縱使已晉身為藝術家,Xyza仍不忘進修,並剛於紐約大學的藝術與政治碩士課程畢業。

《灣仔大叔踢完足球比賽》(2018)

《清潔市容》(2018)

鮑藹倫(Ellen Pau)

另一位女性女性藝術家鮑藹倫以錄像創作享譽國際藝壇。2001年,其創作的《循環影院》於第49屆威尼斯雙年展香港館中展出。最近她獲M+與巴塞爾藝術展共同委約,創作流動影像作品《光之凝》,於備受矚目的香港藝術地標M+的幕牆上展出。她的作品亦曾於2017年於紐約古根漢美術館展出。鮑藹倫從未接受過正統的藝術訓練,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的她,專業為放射診斷,於瑪麗醫院擔任放射科專業醫護人員,並剛於去年退休。儘管專業藝術家的展覽日程繁重,但鮑藹倫於退休前從未放棄其醫護工作。

《借頭借路II》(1989)

關錦昌(KC Kwan)

攝影師關錦昌曾參與多個展覽,體現其在藝術界的專業地位。不過,由於印刷廠的工作,他沒有正式展出新系列的作品。這正好說明藝術家為正式展覽創作所需要的資源,遠遠超出個人的恆常實踐。雖然如此,卻完全無阻他盡情利用公餘時間進行攝影創作。

《下流》系列 #2(2010-2012)

《下流》系列 #20(2010-2012)

杜煥(Louis To Wun)

杜煥是Xyza以外另一位參展的全職藝術家,他一直從事藝術工作,包括表演、繪畫以至創作雕塑和裝置藝術。他從不認為藝術和傳統工藝有等級之分,透過觀摩傳統竹藝師的紥作,如長洲太平清醮等節慶的創作,自學製作竹紥雕塑。隨後,他將這門傳統工藝昇華至另一層次,成為當代劇場的藝術裝置,並把竹紥藝術帶入電影。杜煥曾參與眾多展覽,經常獲委約創作,涉獵不同的藝術媒介,可見「藝術就是他的生活。」

《風景》(2006)

《語言障礙》(2022)

鄭勝(Cheng Sing)

鄭勝或許是參展藝術家中最低調的一位,但他對創作的熱誠卻毫不遜色。鄭勝是長洲的清道夫,公餘時則是一位畫家和雕塑家。他擅用專業的藝術素材和廢棄物料,同時精於不同的創作技巧,作品充滿濃厚的藝術史氣息。細看其雕塑作品,或會令人聯想到影響力深遠的波普藝術家Arman 和César。

《塔》(2000)

《喼》(2022)

是次展覽,旨在透過實地展覽以及展覽圖錄,啟迪觀眾追尋嚮往的藝術路。參展藝術家無論處境如何、扮演怎樣的社會角色,都積極追尋各自的藝術夢,投入時間、資源及心力去創作,透過作品表達自己。

置地公司呈獻「自主.尋藝」作品展

日期:即日至2022年至11月 18 日

時間:上午10 時至下午 7 時

地點:中環康樂廣場8號交易廣場中央大廳

費用:全免

圖:主辦方提供

责任编辑:guo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