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心無罣礙
作者:秋風   來源:識港網    2019-03-26 11:03
本老興致很高,領我們來到祝壽堂,安坐壽堂中央,讓我與他合影。
老和尚提起大筆,飽蘸濃墨,在一張4尺宣紙上一口氣寫下“心無罣礙”四個禪氣十足,蒼勁有力的大字,在場眾人無不驚歎贊絕。
心無罣礙,不但是佛家弟子修持的境界,也是人間生活的智慧。

佛門泰斗,著名高僧,弘法寺住持本煥老和尚百年壽誕,海內外高僧大德,佛門弟子,達官貴人,紛紛前來祝賀。我隨大護法常興居士上山向老和尚拜夀。

早上,我們來到弘法寺方丈室,只見老和尚神清氣爽,端坐其中。看到我們來了,高興地緊握著常興的手不放,笑聲朗朗說了許多高興的話。老和尚與常興結緣20多年,感情尤深。他用手中的摺扇分別敲著我們的頭頂,說了好些吉祥的話。100歲的人,談佛論經,言語清楚,聲音宏亮;與常興商議在韶關修廟建寺事宜,更是認真不苟,從投資款項、設計方案到工程基建,條條道道,十分清楚。我深深感受到佛的精神力量是那樣的無窮,本老100歲了還不肯歇息,還有著自己明確堅定的目標和信念,為弘揚佛法,修持佛道,還在不停地計畫著努力著操勞著,多麼令人欽仰啊。難怪本煥老和尚入佛門七十餘年,坎坷修行,行化南北,弘法利生,法流天下,深受佛界敬仰,被尊為一代宗師。

11時,老和尚請我們在方丈齋室用齋,用餐前,他將自己碗中的飯菜分別分挾些給在座的人,賜福共用。老人一粥一羹一菜,吃得乾乾淨淨,他第一個用完膳,不停地勸大家要多吃菜,並動手幫大家挾菜。餐後,本老興致很高,領我們來到祝壽堂,讓我們欣賞各種各樣的壽禮,在壽堂中央,看到了我從香港送過來的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的題匾“訶林童壽”。老和尚安坐壽堂中央,讓我與他和題匾合影。

看到本老興致很高,我冒昧向老和尚請賜墨寶,老和尚欣然應允,我請老和尚書“心無掛礙”作為自己修行處世的格言。老和尚笑說,“好好好,心無掛礙,心身安泰。”邊說邊走到方丈室大廳,提起大筆,飽蘸濃墨,在一張4尺宣紙上一口氣寫下“心無罣礙”四個禪氣十足,蒼勁有力的大字,在場眾人無不驚歎贊絕。

本老的老弟子印澤法師對我說,他跟師傅20多年了,還沒有得到師賜一字,我倍感墨寶彌為珍貴。印澤法師對著老師傅的墨寶給我們開示:“佛經上說:不住心,心無掛礙,都是修佛的崇高境界。萬境由心生,萬念由心出。人們說,山不轉水轉,人的許多煩惱,困惑都是由自己心中產生的。心境不好,心態不佳的人,往往有人就會煩人,沒人就會煩自己,生活的一切苦厄,常常就會由此而生。‘心無掛礙’就是清淨心,覺悟心,是一顆真誠、愉悅、喜舍、寬容、感恩、無私、放下的平常心。所以,心無掛礙,不但是佛家弟子修持的境界,也是人間生活的智慧。”

印淨師的一番開示,讓我對“心無掛礙”更加開悟,是啊,俗語說:“心底無私天地寬”、“世上不無事,庸人自擾之”,人生的過程,說到底就是一種感受,幸福不幸福,快樂不快樂,活得怎麼樣,都是自己的一種感覺,而這種感受,皆是由心而起。說實在的,人生在世,總免不了有這樣那樣的掛礙,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生無大欲必有小求。貧人求財,富人求壽;貴人求安,平人求達;但現實中有求並非必有應,往往是十求九不得,求而不得則皆是苦也。當今世上,有幾人能真正做到身心愉悅,時時快樂?可見,心存掛礙,過於執著,只能自尋煩惱,種下禍因,後患無窮。

心無掛礙,就是要放棄心中該放棄可放棄的一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要拿得起,放得下,輕裝上陣。一個人如果能努力做到心無掛礙 ,不妄想,不妄為,不自欺,不欺人,不計較無謂的得失,保持平靜之心,生活還能有多大的坎坷和牽掛?

心無掛礙,其實是一種淡泊坦然的心態,是為人處世的崇高的境界,有了這種心態,就不會在世俗紅塵中隨波逐流,追名爭利;就不會對身外之物得而大喜,失而大悲;就不會牢騒滿腹,攀比嫉妒,心態失衡。心無掛礙,則無掛無礙,無有憂慮,無有煩惱,心清如泉,達觀知命,順應天時,恬淡超然,以清靜的平常心笑對一切。這樣,生活自然就會豁達開朗。誠若《心經》所雲:“心無掛礙,心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一切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步出弘法寺山門,心中充滿著開悟了的愉悅,心無掛礙,步履似乎也輕鬆了許多。我們衷心祝願:本老,這位中國最年老的一代禪宗大師,松柏常青、壽比南山,六時吉祥!

2006.11

饒公書:心無罣礙
责任编辑:wu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