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由香港藝術館與著名本地設計師劉小康聯合策展的「香港藝術︰客席策展」系列之「字由人──漢字創意集」展覽,今日(9月9日)起在香港藝術館舉行,並邀得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客席教授陳育強教授擔任展覽顧問。是次展覽以漢字為主題,透過逾百組香港藝術館、私人藏家及機構不同媒介的展品,展示漢字在日常生活、商業及藝術創作上的應用,以及呈現在亞洲的當代漢字創意。
中國漢字流傳三千多年,其結構和形態獨特,於歷朝歷代中成為文人和書法家創作的重要載體和素材。各地在漢字的應用上都有不同的發展,種種創意可見於匠人、藝術家、文人及書法家的作品中,亦在民間百姓的日常生活如遊戲、宗教、節日、吉慶中體現。透過對不同領域的漢字研究成果,展覽展示漢字在人文生活及當代創作上的價值,讓觀眾以多重視野探尋漢字、書法、創作與藝術的關係。
在昨日(9月8日)舉辦的傳媒發佈會中,香港藝術館總館長莫家詠介紹稱,今年香港藝術館的辦展主題是「語言文字與文化」,早前已在二樓開放了關於書法藝術的展覽「漢字城韻──書法中的詩舞畫樂」,而此次位於五樓的「字由人──漢字創意集」展覽與二樓的展覽遙相呼應,為觀眾帶來更多的思考角度。因為五樓層高較高,在辦展時也能夠嘗試更多的可能性。她表示,本次邀請劉小康聯合策展,是希望藝術館不是「自說自話式展示」,而是能有更多藝術家、學者、持份者參與其中,像砌拼圖一樣完成一個完整圖案。香港藝術館館長(現代及香港藝術)俞俏則表示,希望以此展覽提醒大家文字的重要性,而漢文字的美和整個城市的美感架構息息相關。
左起:香港藝術館館長(現代及香港藝術)俞俏、香港藝術館總館長莫家詠、著名設計師劉小康 圖:橙新聞
劉小康表示,五六十年代香港經濟起飛時,滿街出現了大量的書法招牌,構成了獨特的街景,其後的霓虹光管更為這種景象增光添彩。他認為,儘管目前不少招牌已經改用電腦字,但漢字書法在當代技術條件下反而更容易回潮,只要人們對漢字書法美學有足夠的關注和重視,其實無論是造字還是錄入都已經方便很多,「如今名人的手寫字已經可以成為一種打字時使用的字體,將來說不定每個人的手寫字體都可能自成一格被使用呢」,他說。
他還解釋了展覽名「字由人」的含義:雖然人們常說「倉頡造字」,但其實漢字是不同時代人類的智慧結晶,經過時間淬煉,還在不斷發展進步。「字由人」正是對當中人類智慧的肯定,也與劉小康英文名「freeman」巧妙相應。
左起:洪強、陳育強、俞俏、劉小康、莫家詠、鍾緯正、劉天浩 圖:橙新聞
展覽獲得眾多藝術家、藏家及機構的支持,展品種類多元化,包括書法、印章、印刷品、攝影、錄像及多媒體裝置等,作品來自內地、台灣、香港、日本及韓國的藝術家。展覽共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香港的漢字 漢字的社會」、「民間的玩意 文人的創意」、「藝術中的漢字 漢字中的藝術」以及「回到生活 書法歸零」,從不同面向展示漢字之美,各區域間也各自設有充滿巧思的公共空間。
圖:橙新聞
分隔不同區域的空間充滿巧思,大家可與墻上的漢字合影打卡 圖:橙新聞
墻上的電影題字,出自本地書法家馮兆華(華戈)之手,圖為華戈與劉小康 圖:橙新聞
座椅上都有不少巧思 圖:橙新聞
精選展品包括在清代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印刷、由英華書院收藏的一套《舊約全書》,這項珍貴展品是以被譽為十九世紀最完整的一套中文活字──「香港字」印刷而成。
圖:橙新聞
圖:橙新聞
李漢所寫的「李漢港楷」近年來被廣泛關注,展覽中也可見「李漢港楷」手稿,這一源自1980年代的書法字,2020年於「李伯伯街頭書法修復計劃」中被重新梳理錄入,「李漢港楷」字庫至今已累計七千多字,而展覽中除了手稿外,還特設「李漢書法檔口模型」,展示李漢寫字檔的細節。
圖:橙新聞
中國當代藝術家徐冰的《英文書法七言聯》源自1993年起徐冰開始的「英文方塊字書法」計劃,應用漢字由部件結合的特徵,將英文字幕化成形似漢字的部件,重新組合,並以中文書法方式書寫,形成一種結構看起來像漢字,但內容為英文的新文字,大家不妨湊近細細研究。
圖:橙新聞
吸引小編的展品之一是劉天浩的《真真假假》:作品由九百塊小方塊組成,隨著觀眾觀賞的角度變換著「真」、「假」二字,而在特定的角度,會看到整幅作品剛好組成「真真假假」四個大字。藝術家表示,作品靈感來自NFT,實體和虛擬藝術品,究竟哪個是真,哪個是假?而不斷被複製粘貼的文字,則是將虛擬世界常用的方式,還原到現實世界的作品中。
圖:橙新聞
圖:橙新聞
客席策展人亦邀請了四位本地藝術家陳育強教授、洪強、鍾緯正和劉學成以作品回應展覽主題:
陳育強的《與曾灶財共話》透過拆解漢字和書法的傳統,用西方藝術的角度來再現「書法性」;
圖:橙新聞
劉學成的《城黑如墨》是頗具禪意的裝置,桌上黑色小塊如山、如碑林、如廢城、如墳墓……而金屬盤中的墨水則依次呈現出小小的漣漪,反映出藝術家點墨的時刻,值得細心品賞。
圖:橙新聞
洪強的《控制狂(v.2)》嘗試結合科學與書寫藝術,還融入觀眾書寫體驗,既是一件藝術裝置,亦可被視為一個可持續演化的創作行為。作品以「心」字來界定毛筆擺動範圍,參與者通過操控因磁場而擺動不定的毛筆,體驗人體和無力之間的拉扯/角力書寫過程,最後寫在宣紙上的文字,成為了書寫「歷程」和「情緒」的印記,並突出了人性化寫字和機械性生產的文字之間的複雜關係,為當代中國書法藝術的概念,提供了一個既可實驗及可再創造的可能性。
圖:橙新聞
圖:橙新聞
喜歡互動項目的朋友還可體驗一下鍾緯正的《流動》:同名作品是根據2016年的電腦運算電影藝術作品《流動,第二部分》重新詮釋和設計,其靈感源自一個傳說:中國書法家張旭在欣賞公孫大娘表演劍舞時創立了狂草。鍾偉正採用電腦視覺和簡單的機器學習技術,推測將武術動作自動轉換為草書的可能性。兩邊的作品分別分析了兩部經典武俠電影——1963年《火燒紅蓮寺》和1967年《龍門客棧》的動作場面,將這些動作轉化為草書,而選用的文字則來自名著《千字文》。觀眾可在感應設備前舞動,看看你的行動會幻化出怎樣的書法作品。
圖:橙新聞
以下是展覽中一些有趣的展品:
每個漢字中都藏著一些畫,你發現了嗎? 圖:橙新聞
這些神奇的「字」中,其實是二十四節氣 圖:橙新聞
圖:橙新聞
遠看是觀音圖,近看下方也都是文字呢! 圖:橙新聞
迴文詩,順時針和逆時針讀出來是不同的詩,大家不妨試試 圖:橙新聞
展覽由9月9日至明年11月26日在九龍尖沙咀梳士巴利道十號香港藝術館五樓新空間舉行。有關展覽詳情,請瀏覽網頁查詢。
展覽信息
字由人──漢字創意集
時間:2022年9月9日至2023年11月26日
地點: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號香港藝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