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公屋安全網 逼人辭工?
作者:余風、 麥潤田   來源:大公報    2022-09-06 17:35

阿敏與丈夫及七歲女兒租住油塘茶果嶺村內約二百平方呎的寮屋,備受漏水及鼠患困擾,他們渴望可遷入公屋,擁有屬於自己的安樂窩。(大公報記者攝)

【識港網訊】香港樓價高企,基層市民為居住問題發愁,公屋成為房屋安全網,但這個保障基層住屋的安全網已經瀕臨破裂,不少有需要的人都未能受惠。有居於寮屋區的基層家庭多年來多次申請公屋,礙於種種原因令入息輕微超標,「過了百多元、多了五百元花紅」,為申請公屋,無奈由全職轉做兼職,生活捉襟見肘。

當局在計算公屋申請人的入息時經常出現爭拗個案,處理上亦被指欠人性化。回溯問題的源頭都是因為公屋供應量不足。各界敦促現屆特區政府於房屋方面多做實事,回復三年「上樓」承諾,並增加置業階梯,讓市民能安居樂業。

疫情下有部分行業多了加班,竟然有人因為300多元加班津貼、突如其來的非經常性收入,令苦等10年的公屋夢破碎。申請公屋入息限制,以今時今日物價來看是非常苛刻,普通基層家庭都被視為「重磅」戶,跌出安全網,以三人家庭的每月入息限額為例,房委會規定為24410元,與《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按季統計報告》中三人家庭每月入息中位數的35000元相距甚遠。當局不會輕易調高限額,原因明顯是公屋供應不足,故以較低入息上限來篩走申請者。

為符合申請資格 轉做兼職月薪減至2000

「我們之前申請公屋,就是入息相差百多元都要從頭來過。」現年39歲、任職文員的阿敏(化名)說起多年來申請公屋經驗,即時熱淚盈眶。她與丈夫及7歲女兒租住油塘茶果嶺村內一間約200平方呎的寮屋,每月租金6000元,由於備受漏水及鼠患困擾,他們渴望申請公屋,有屬於自己的安樂窩。

她還記得2016年首次申請公屋,丈夫任職機場工人,薪金約一萬元,兩夫婦收入合共約2.3萬元,超出當時入息限額約3000元,不符合申請資格。她為達到申請公屋資格,同時為照顧年幼女兒,故辭去全職工作轉做兼職,月入由萬多元銳減至2000多元。豈料,翌年再次申請公屋,又因丈夫當年發了花紅,多了500元而被拒,「我已經減少開工,人工減到2000幾(元),都不可以,真是要逼人不返工?」

2019年,她再次申請公屋,但當計算入息時,卻發現家庭入息又超出上限100多元,自此她便心灰意冷不再申請。但近期得知所居住的寮屋將於2025年拆卸,擔心日後清拆時安排上樓亦以此入息限額作指標,他們將上樓無期,隨時淪落街頭,「我們根本沒有底(積蓄),收入又不足夠買樓,但申請公屋又未能通過收入限額,試問像我這種雙職家庭,如何解決住屋需要?」

入息限額缺乏彈性 變相鼓勵躺平領綜援

「有街坊反映因為怕超過入息限額,要向老闆申請放無薪假,即是自扣人工。」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表示,該會亦曾接獲基層市民反映相關問題,直指該限額規定已不合時宜。她指現時市民申請公屋,主要是因為樓價及租金太貴,惟相關入息限額訂定甚為離地,「如果家庭三個人都工作,一定超過限額,但同時他們使費也更多。」她又指如此規定似鼓勵市民躺平,令社會資源被濫用,「如果申請人申請綜援,就合資格申請公屋,租金都會由政府支付。」她希望特區政府重新審視有關限額規定,釐訂合理標準,再配合增建公屋,真正幫助有需要的人。

立法會議員、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梁文廣表示,訂定相關限額,原因為房屋資源匱乏,因而先幫助最需要幫助的基層市民。他預計未來輪候公屋的時間更長,希望現屆政府加快建屋進度,達到3年上樓的承諾後,再豐富房屋階梯,例如好像房協有甲或乙類公屋的提供,甚至「中產公屋」的供應,滿足不同市民住屋的需求。

何謂「安全網」?

社會保障制度是一種「安全網」(safety net),政府推出了多項社會保障援助計劃,向有需要的市民提供支援,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計劃包括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普通傷殘津貼、高額傷殘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廣東計劃及福建計劃等。計劃是以入息補助方法,為無法自給的人士提供經濟上支援。

公屋、居屋等公營房屋則為收入不高的市民提供安身之所。

然而,這些經濟和物質上的援助為社會詬病,因為申請者需要經過嚴格和繁複的資格審查,令安全網未能覆蓋更多有需要的人群。

專家:檢討申請門檻 擴闊置業階梯

本港房屋供不應求,今年3月底,房委會公布公屋輪候時間,一般申請人平均輪候時間為6.1年,創下1999年以來23年來新高,截至6月底有24.26萬宗公屋申請。有專家直指公屋入息及資產淨值限額規定確有必要,但同時又似是懲罰一些辛勤工作的市民,相關限額水平值得檢討。

收入增加更難申請公屋,專家建議有關部門檢討申請門檻,擴闊置業階梯。(大公報資料圖)

公屋聯會會長王坤表示,過往不時聽聞有基層市民因入息上限超額,無法輪候公屋,而相關規定似是懲罰一些辛勤工作的市民,因為收入增加更難申請公屋,「如此是否鼓勵別人去攞綜援,租金就由政府支付?」他直指,特區政府應在這方面作檢討及研究。他指出,輪候人士在公屋編配前,房委會會審查輪候人士前一年的入息及資產,當中入息不只包括薪金,還有其他收入,例如投資股票等收入,若「爆額」,便要押後一年再作審查。

倡審查申請人3年入息

王又稱,現時房屋供應短缺,置業階梯方面同時減少,以往有夾心階層住屋及首次置業貸款等計劃,多種置業階梯供不同需要的市民選擇;惟近年選擇較為單一,申請人多數只能輪候公屋,公屋輪候年期因此延長,以往排期上樓為3年,現時已達6年。他直指,現時審查的準則值得檢討,房委會雖會採取彈性措施處理申請人入息及資產,但相關期限只看6個月或一年,對於近年經濟起伏的環境,似是稍欠彈性,「看申請人3年或6年的收入,這樣是否可以?」此外,他認為入息的定義亦可再斟酌,不應把申請人所有的收入均視為入息。

责任编辑:s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