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香港從無「三權分立」
作者:康敬   來源:文匯報    2022-08-29 11:52
180年前的今天,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在英國武力威脅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

【識港網訊】180年前的今天,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在英國武力威脅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為讓香港市民特別是青少年深入了解《南京條約》的歷史背景及影響,有團體昨日舉辦「不能忘卻的歷史《1842 辱與痛》──南京條約180年」專題講座,近300名學生及市民參與。主講嘉賓通過香港被割讓的歷史以及英國統治香港時期的種種行徑,指出英國是在香港實行殖民統治,因此,香港也從來沒有過所謂的「三權分立」。

◆「不能忘卻的歷史《1842辱與痛》——南京條約180年」專題講座昨日舉行。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在講座上,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以及立法會議員、香港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兼歷史系教授劉智鵬分別以《香港政治180年》以及《解讀南京條約》為題,清晰講述了180年前香港被英國蓄意侵佔的歷史,還原港英時期香港政治的原貌。

「三權分立」曾在香港社會出現爭議,內地及特區政府官員均表明「三權分立」在香港「從未存在」,「香港特區政治體制實行『三權分立』的說法」是錯誤的。他們言明香港政治體制是屬於「三權分置、行政主導」,行政權、立法權和司法權等「所有權力均來自中央授權」。曾鈺成亦在講座中重申,「香港從來沒有『三權分立』,包括港英時期。」

曾鈺成:行政立法司法集一身

曾鈺成說,1843年港英政府雖設有行政局(時譯「議政局」)、立法局(時譯「定例局」),但兩局主席均是首任香港總督砵甸乍(Henry Pottinger)兼任,而立法局只有三名成員。到了1844年,立法局議員威廉·堅就兼任警隊(時譯「差役」)的差役總長,最高法院的首席法院J.W. Hulme亦兼任立法局議員。行政、立法、司法可以說是集於一身。而英國政府為財團利益發動戰爭,在香港更長期委任財團代表進入立法機關直至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

◆《活報劇一八四二》為系列活動其中一項。(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劉智鵬:英「早有預謀」佔港

身為歷史學者的劉智鵬則詳細講述了當時的清政府如何被迫簽署《南京條例》的前因後果,他指英國企圖霸佔香港其實是「早有預謀」。早在19世紀初,英國使團就詳細調查過香港島及附近水域,認為這個港口是世界上無與倫比的良港。1834年,英國首任駐華商務總監律勞卑(William John Napier)曾致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力陳香港島適合各種用途,並建議動用一支小型武裝力量佔領該島。

◆劉智鵬談及東印度公司走私鴉片歷史。(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劉智鵬說,英國當年發動對華戰爭的目的,是想奪取中國沿海的一個海島作為未來在華發展的基地。因此,英國以1839年林則徐進行的「虎門銷煙(鴉片)」事件為由,「應英商要求」對中國發動戰爭,即鴉片戰爭。由於英軍企圖攻佔舟山不遂,於是將目標轉向廣東,在1841年佔領香港造成既定事實,至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在英國的武力壓力下,被迫簽署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

對於外界有指香港是「殖民地」問題,劉智鵬指出,香港並非是「殖民地」,因為在1972年,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致函聯合國非殖民化特別委員會主席,指「解決港澳問題完全是屬於中國主權範圍內的問題,根本不屬於通常的『殖民地』範疇」。而聯合國大會也通過了非殖民化特別委員會的有關報告。

該講座為「不能忘卻的歷史《1842 辱與痛》──南京條約180年」系列活動之一,由沙田各界大聯盟和沙田各界慶委會主辦,沙田民政事務處和廣東汕尾市同鄉總會合辦及贊助,青禾薈協辦。主辦方表示,系列活動除了專題講座之外,還包括《活報劇一八四二》、漫畫說歷史、網上問答比賽三項活動,希望讓香港市民特別是年輕人增進認識香港歷史,更客觀地思考香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特稿】解決港澳問題 純屬中國主權

(香港文匯報記者 康敬)昨日的專題講座約一小時,在問答互動環節,有聽眾就對早前香港教科書修改關於「殖民地」的表述稍有不解。曾鈺成回應指,在1972年,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黃華就致函聯合國非殖民化特別委員會主席,信中指出:香港和澳門是被英國和葡萄牙當局佔領的中國領土的一部分,解決香港、澳門問題完全是屬於中國主權範圍內的問題,根本不屬於通常的「殖民地」範疇。

◆曾鈺成指出,香港從來沒有「三權分立」,包括港英時期。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曾鈺成和劉智鵬在回答問題時均強調,當時聯合國非殖民化特別委員會亦通過決議,並向聯合國大會建議從殖民地名單中刪去香港和澳門。聯合國大會以99票對5票通過了該委員會的有關報告。

現場還有位學生就提出,「香港回歸祖國時,有一些財團撤出香港,是否對當時經濟影響很大?」對此,曾鈺成表示,香港的經濟數據顯示1997年香港並未出現經濟倒退,而香港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就被稱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回歸祖國後,香港經濟仍是持續上升的。但1997年至1998年發生的亞洲金融風暴,以及2003年的「沙士」疫情,都對香港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他認為,香港經濟受影響都是內外部發生的一些天災人禍,而不是因為一些資金出走、人才出走。

逾半港人挺公僕入職考普通話

(香港文匯報記者 高鈺)兩文三語是香港教育的優勢,其中推廣學好普通話,更是讓港人更深入認識國家有效方法之一。青年新世界的最新調查顯示,超過51%受訪港人贊成應加入普通話水平測試作為公務員入職條件,表示非常贊成的更逾兩成,反映市民對公務員能夠掌握普通話的期盼。此外,有46%市民認同本港中學生有較好的普通話水平,但認為中學生對內地認識程度較高的卻不足28%,面對此落差,三分二市民支持特區政府資助中學生到內地考察。

46%認同港中學生普通話佳

青年新世界本月以電話隨機訪問了約1,000名18歲以上港人,當中46%認同本地中學生普通話水平非常好或幾好,比率明顯高於認為港生普通話水平較差的一群(34%)。根據教育局政策,「用普通話教中文(普教中)」為香港教育的遠程目標,但受訪者對於在全港學校推行普教中意見分歧,傾向贊成及反對者各有四成多,另半數人並對引入內地教師推行普教中有保留。

◆超過51%受訪港人贊成應加入普通話水平測試作為公務員入職條件。

大專院校方面,現時部分院校設有普通話能力畢業要求,也有院校把普通話科列為必修,對於是否應增設普通話能力測試作為大專院校畢業要求,受訪市民意見紛紜,45%人贊成的同時亦有47%傾向不贊成。不過,就職層面特別是在服務市民的公務員方面,贊成加入普通話水平測試作為入職條件的市民超過51%,表示非常贊成的更有20.3%,反映市民對公務員能夠掌握普通話的期盼。

民意倡資助中學生內地考察

此外,普遍受訪市民認為,香港中學生對內地和國際社會的認識程度偏低,只有36%人認為港生較認識國際社會,認同港生較認識內地社會的只有28%。面對有關情況,由特區政府資助中學生到內地考察成為了主流民意,多達66%人支持,包括36%表示非常支持。

青年新世界表示,隨着香港與內地經濟社會交往趨頻繁,公務員運用普通話的能力愈來愈重要,加入要求更有民意支持,建議特區政府應改革現行公務員綜合招聘考試(CRE)加入普通話水平測試,而普通話培訓亦應納入升遷時考慮因素。該機構又提到,公眾對全面落實普教中意見分歧,師資問題可能是原因之一,建議教育局應着力加強培訓,包括以獎學金鼓勵港生赴內地師範院校升學,再銜接本地大學的教育碩士,亦可考慮「香港+內地師範院校」的普教中教師聯合培養方案,及資助在港內地畢業生修讀學位教師教育文憑任普教中教師等。

公營校新師測試 下輪增國安元素

(香港文匯報記者 高鈺)加強國民教育是本屆特區政府的焦點工作之一,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昨日表示,希望透過加深學生對國家對各方面的認識,讓年輕一代自然產生感情,孕育出希望國家愈來愈強大的強國之志,進而有報國之行,當國家有需要時,會貢獻自己的力量推動國家發展。她又強調,師資方面亦同樣重視,已要求公營學校新入職教師必須通過基本法測試,而下一輪測試亦會加入國家安全元素,局方同時正制定教師專業操守守則,涵蓋課堂內外對教師的期望,預計今年年底會出台。

蔡若蓮昨日出席電視節目時指,國民教育的目標,首要是加強學生對國家的基本認識,包括歷史、文化、最新國情、經濟、地理等方面,同學亦需要了解社會主義制度是國家的基本制度,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制度的基本特色,對此有最基本尊重;透過認知的基礎,可讓學生自然地產生感情,孕育出強國之志及落實報國之行。

她強調,當中重點是學生對國家的認同感及責任感,不在於一面倒只看好的一面,正如同學作為家庭的一分子,如果見到「家中很凌亂、很久沒人執拾,我們不會只是站着批評,我們都要一起幫忙動手執拾」。

她提到,同一時間亦需將加強歷史文化傳承和價值觀教育,培養學生守法意識及同理心,以免他們受資訊爆炸、網絡罪案、假消息和偏頗新聞等的影響。

在師資方面,蔡若蓮指,新學年公營學校教師招聘已加入基本法測試要求,而新一輪測試亦將跟隨公務員要求,加入國家全安元素,局方會視乎需要,再決定是否擴展至直資學校教師等。

課堂內外不可散播仇恨

她說,早前教育局已開始制定新的教師專業操守守則,預計今年底會推出,強調老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影響很大,社會對老師亦有很高期望,並表現不僅限於課堂內,課堂以外、甚至是在社交媒體,都不可以散播仇恨、欺凌等言論。

懲心籃兒投出希望

(香港懲教署Facebook圖片)

由「懲教社教育基金」及「希望種子籃球亞洲」共同推展的社區服務「『懲』心『籃』兒成長計劃」,昨日舉行「懲心籃兒·投出希望」青年齊投籃慶回歸25周年活動。是次活動希望配合主題口號「砥礪奮進廿五載 攜手再上新征程」,共100名青少年及社區不同階層人士攜手以累積方式成功投籃2,500球,而2,500數字正是中國共產黨去年成立100周年及今年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兩組數字相乘,藉以表達「一國兩制」下相輔相成、共同創造新里程,並希望每名參與者也有入球,表達國家繁榮與香港未來發展需每一位投入參與,成就未來。

增強歷史事實教育 夯實文化認同基礎

今天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簽訂180年,多個團體接連舉辦主題活動,助港人了解英國割佔香港島的歷史、鑒古知今。對英國以武力威逼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割佔香港島的這一歷史事實,港英當局當然刻意不講;香港回歸祖國後的相當長時間裏,國家歷史教育被忽視甚至污名化,對這段歷史的教育也未見重視,在香港由治及興、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的今天,香港必須補上這一課。了解基本歷史事實,港人尤其是青少年的家國情懷、對國家民族的文化認同才有堅實基礎,特區政府要與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以多種方式增強歷史事實教育,夯實國家民族文化認同基礎。

180年前的今天,1842年8月29日,是中國近代史上令人痛徹肺腑的一天:兵臨城下的英軍強迫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是中國與西方列強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香港島遭強迫割讓。繼昨日有團體舉辦「不能忘卻的歷史《1842辱與痛》」專題講座後,今天,香港地方志中心和江蘇省及南京市地方志辦公室聯合舉辦「由痛徹肺腑到民族復興:《南京條約》與香港回歸的歷史意義」研討會,多位歷史學教授詳盡解說《南京條約》簽訂歷史背景及影響。香港各界聯手內地有關方面為港人補上《南京條約》歷史事實這一課,非常及時必要,有助港人鑒古知今,更好地認識香港的根和源。

對英軍武力威逼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這一歷史事實,港英政府不僅刻意不講,更有系統地對港人進行「洗腦」教育、遺毒百年。資深歷史學者趙雨樂指出,英國歷史學家安德葛所著的《香港史》,將香港的成功歸功於歷任港督的施政,沒有呈現完整的香港歷史面貌,香港絕大多數教科書大多使用西方觀點,導致很多青少年到現在還不明白為何要「執着」於鴉片戰爭的歷史,以為英國是為香港帶來「現代化」的「功臣」,讓不少港人覺得在港英統治下有種「優越感」,也導致港人與祖國關係和文化「隔了一層」。對基本歷史事實缺乏了解甚至認知扭曲,家國情懷難有正確源頭,身份認同缺乏堅實基礎,因此,加強歷史事實教育,應是促進人心回歸的重要基礎工作,必須高度重視、切實做好。

此次香港地方志中心和江蘇及南京一起,助港人更清晰認識《南京條約》歷史背景的嘗試,為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以多種方式、動員各方力量,齊心做好對全社會、尤其是青少年的歷史事實教育作出探索,學校及社會組織要用好各種權威豐富的歷史史料,加深港人對這段歷史和近代中國歷史的認識,特區政府各部門更應作出系統規劃,加強社會尤其是青少年對近代史及中國共產黨史、新中國史及改革開放史等歷史學習,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大歷史觀,增強投身中華民族復興大業的自覺性、自豪感。

责任编辑:s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