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港青逐夢灣區深圳啟航
作者:伍敬斌   來源:香港商報    2022-08-26 14:25

【識港網訊】今日,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2周年。在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融合發展的今天,作為區內核心城市的深圳經過42年飛躍式發展,已成為香港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首選地。近年來,深圳市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出台了多項措施:實施高度便利化的境外專業人才執業制度、定向招錄港澳籍公務員、打造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等。

越來越多的香港年輕人來到深圳,將深圳作為自己夢想啟航之地。深圳與香港在經濟方面具有很強的互補關係,隨着深圳發展再上台階,香港亦將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更多助力。

 前海打造港青創業第一站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的頒布,助力香港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對接國家發展戰略。而這些年大灣區內互聯互通不斷加強,為香港青年北上發展帶來巨大機遇。

去年入駐深圳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的深圳市創科研展空氣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室內空氣污染治理的科技企業,其公司生產的空氣霧化消毒機可藉助智能消毒系統,利用物聯網技術遙控,代替人工完成消毒程序。公司創始人王加威就是來自香港的創業者。他向本報記者表示,公司決定到深圳發展,也是被前海的惠港政策所吸引。在前海,商會和香港貿易發展局會通過在國內的網絡為初創企業推薦資源。

在前海夢工廠,港澳青年的初創團隊可以享受到租金補貼、人才公寓等優惠。王加威說: 「因為這樣,我們最終選擇落地在前海夢工廠。這些幫扶措施對於初創企業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作為推進深港合作的重要陣地、服務深港及世界青年創新創業的國際化服務平台,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已經成為港澳及國際青年內地發展的 「第一站」。自2014年創辦至今,已累計孵化團隊591家,數量較5年前翻倍,其中香港團隊325家,累計融資總額超29億元。亮眼數據的背後,承載了眾多創業團隊和香港青年的 「灣區夢」。

夢工場只是前海之一隅,整個前海深港合作區在擴容之後還新出台了辦公用房、招商引資、深港國際法務區、金融業、新型智庫、餐飲業發展等九項產業集聚和扶持政策,不僅覆蓋寶安、南山等擴區範圍,對港企還按一般扶持標準的1.2倍執行,以支持港資企業拓展發展空間。

前海已經成為與香港產業關聯度最高、合作最緊密的區域之一 。據統計,前海已累計註冊港資企業1.19萬家。今年一季度,前海合作區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108.42%,實際使用港資佔比高達九成以上,同比增長148.01%;新增外資企業中,港企數量超七成,港資投資態勢強勁。

來自香港的創業者、深圳市創科研展空氣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王加威。受訪者供圖

 多項惠策助港青融灣發展

作為探索香港與內地緊密合作的先導區,前海始終把全面推進深港合作放在首位。為了與香港在產業互融、人才交流、制度創新等領域形成深度的融合,2018年3月,深圳前海率先落地港澳居民在區內工作免辦《台港澳人員就業證》,在繳納和提取住房公積金方面享受市民待遇。2019年2月,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公布了《關於支持港澳青年在前海發展的若干措施》,推出36條措施,支持港澳青年在前海實習、就業、創新創業。2021年3月,深圳市發布了《關於進一步便利港澳居民在深發展的若干措施》,從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學習、就業、創業、生活四方面提出了18條措施。同年,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啟動了 「前海港澳青年招聘計劃」。截至2022年1月,計劃累計發布1362個招聘崗位,促成121位港澳青年與前海企業簽訂就業協議。

此外,對港澳涉稅專業人士跨境執業門檻制度的突破則是另一 「破冰」之舉。2021年初,前海不僅率先放寬了該領域執業限制,取消須通過執業資格考試的限制,還允許符合條件者可發起設立稅務師事務所。這也將 「僅需備案即可執業」的港澳專業人士類別增至16類。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前海合作區制度創新成果累計達685項,全國複製推廣65項。其中,僅過去5年就新增約300項。《前海方案》發布後, 「政策擴區」與 「物理擴區」疊加推進,這些先行先試的制度創新已覆蓋到更廣闊區域,惠及更多港人。

在深圳工作的港籍青年劉海濤向本報記者表示,如今不僅在前海,在深圳其他地方的港人也能得到很好的幫助和優惠。繳納社保和就醫等已經與深圳市民無異了。

更值得注意的是,粵港澳大灣區加速發展的背景下,在深港澳居民報考公務員也成為可能。2020年12月,深圳市在服務 「雙區」建設專項招錄公務員考試中,首次設置5個定向港澳選拔職位。經歷三輪招考,深圳累計招錄了10名港澳籍公務員。

張心怡是深圳第一批的港籍公務員,目前就職於大鵬新區科技創新和經濟服務局,負責對接企業科技項目的落地工作。她認為首次招錄港籍公務員的就業示範作用非常重要, 「當時看到深圳第一次定向招港澳公務員,覺得機會不錯,就想挑戰一下自己。香港學生會覺得,如今可以考到內地當公務員,那麼內地其它科研院所、企業對他們的態度也會是開放和包容的,這樣就能大大減少他們的顧慮。」

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主任陶一桃認為,深圳定向港澳選拔公務員,意味着深圳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已經開始由政策開放走向制度創新。

 深圳創新環境備受港青認可

除了政策上的吸引,王加威表示,「深圳最吸引香港青年的還是開放態度以及新技術應用。」科創合作,一直是深港合作的 「重頭戲」。深港兩地根據各自優勢,科創合作逐漸形成了香港研發,深圳孵化的模式。《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推進 「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探索有利於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跨境流動措施、加強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等,為實現香港和深圳創科產業的結合,創造了有利的環境。

63077b2190eec43d71b8dbd7.jpg香港貿易發展局深圳首席代表曾沂靖表示,深圳為香港青年提供了許多配套措施。 受訪者供圖

 香港貿易發展局深圳首席代表曾沂靖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香港正處於轉型期,要融入國家的發展大局,就意味着香港的發展模式也要從傳統向創新來轉變。在當前這種複雜的國際背景下,科技戰、地區衝突、疫情都使得整個世界發生了巨大變化,創新的科技改變了全球的經濟社會生態。深圳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之一,是科創產業、智慧城市發展最為成熟與完善的地方,也是各種各樣新科技應用得較多的地方,如果香港青年要了解未來的科創發展,若不來大灣區,是很難理解科技對未來的人、社會、城市與產業會帶來什麼樣的新機遇。因此,深圳的發展對於香港青年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機會,這是許多在深圳的香港青年所深有體會的。在科技浪潮中,必須要有親身體驗才能維持未來的競爭力。這也是深圳的吸引力所在。

創立於香港數碼港的妙智科技2015年向深圳發展。香港青年謝智衡是妙智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記者採訪他時,他剛剛在貴州談完業務。謝智衡說,深圳的科研氣氛濃厚,可以找到很多志同道合的人去交流、合作,也可以對接各種不同項目。

這對於創辦企業是有一定幫助的。從自主研發到生產,再到臨床試驗,妙智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全骨科手術機器人研製僅用了3年。「機器人的介面和算法設計在香港完成,軟件產業化在深圳落地,生產製造在東莞,臨床測試和產品註冊在廣州,展示推廣在珠海。」謝智衡說,「公司產品研製推廣全過程得益於深圳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攜手打造的人才協同發展、優化區域創新環境。」

曾沂靖表示,深圳為香港青年提供了許多配套措施,比如說有很多針對港澳青年的創新基地和企業孵化器、各種產業園區給予的便利,為他們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務支持,這些工作都是很受香港青年認可的,相對來說條件已經非常成熟了。

 助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香港和深圳由於發展的進程與方向不同,合作發展優勢互補。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全球人才匯聚於此,但由於空間狹小,客觀條件已不支持其大力發展工業、製造業,工業北遷從而形成深港合作初期的「前店後廠」模式。但這樣的模式也致使香港的高科技難以大規模產業化,只能發揮科研功能。因此,香港的科技人才需要廣闊的市場。

曾沂靖認為,香港只有700萬人口,無法滿足這些人才的發展需求。而深圳以及大灣區的其他內地城市剛好能夠為他們提供良好的發展平台。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科技應用,甚至生物科技、醫療以及各種各樣的新藥,都可以通過深圳、大灣區走向整個廣闊的內地。哪怕是開餐飲店,一邊是700萬人的市場,一邊是7000萬人的市場,也能想像哪邊發展空間更大。在當前背景下,香港青年要提升競爭優勢,一定要了解內地、了解大灣區,了解目前海外跨界、跨區域、跨文化的合作,這樣才能讓他們對自身有更多的認識。目前,國內的發展需要香港的複合型、國際型的人才,但他們有必要現在粵港澳大灣區摸索一段時間,才能有較好的競爭力。深圳毫無疑問是理想的目的地。

說起創業的感受,謝智衡表示,內地市場非常認同香港人的專業性、科研能力,但對於香港人在內地的商業拓展能力卻有疑問。深圳乃至於內地的格局十分龐大,在這裏建立關係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這是一個軟性的實力,而卻是香港創業者較為欠缺的。所以香港人要多在這方面下功夫,而不是只在香港人的圈子裏轉。在國內創業,需要更多拓展,與整個中國連接,才能用更好的商業落地。這對於香港青年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他說: 「粵港澳大灣區可說是未來十年高科技研發的中心之一,深圳作為大灣區的核心城市,可以看做東方硅谷。如此看來,深圳的前景是非常值得看好的。」

王加威亦表示,深圳作為大灣區核心城市之一,與香港聯繫最為緊密,互動最為頻繁,這對於香港青年來說十分有利。深港結合優勢互補,在國際的創新行業中肯定可以取得非凡成就,前景十分廣闊。

滙豐與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在今年5月發布的《香港青年在大灣區就業競爭力》調查報告顯示,受訪學生中,有超過八成(84%)的受訪者認為大灣區內地城市的事業發展機會具有相當吸引力。此外,市場規模(84%)、培訓機會(70%)等也是香港青年看重的內地城市優勢。而在受訪學生中,有52.5%的學生表示最想到深圳發展,第二則是廣州(19%)。

深圳大學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副主任葉海波認為,一個更開放、高質量發展更加持續、制度和法治與香港更為對接、人員等要素流通更便捷的深圳,於香港而言是福音。這不僅意味着香港發展空間的擴展,也意味着香港法治制度中的先進理念在國家腹地被接納和強化。這為香港與內地交流的強化、香港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創造了條件。

頂圖:深圳南山后海。 黃坤華 攝

责任编辑:s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