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工人詩歌”所展現的現代中國想象
來源:晶報    2022-08-16 17:17

【識港網訊】“工人詩歌“近兩年成為詩歌圈與出版界一個關註的熱點,我最近收到的兩本書《先鋒:百年工人詩歌》(霍俊明編,中國工人出版社2021年7月第一版)、《異化之詩:新編工人詩典》(秦曉宇編選,詩歌民刊《詩歌與人》以專題形式推出)就是很好的例證,這兩本書都收有我的詩作,主題都是“工人詩歌”,頗值得一說。

《先鋒:百年工人詩歌》編選的時間跨度為1921-2021年,大致切合的是自五四以來中國新詩百年的歷程,正如該書序言中所稱“這是一部百年工人詩歌的編年史和檔案記錄”,“是迄今為止國內第一部百年視野下的專題性的工人詩歌選本”。

此選本中很多詩歌我是第一次讀到,如開篇第一輯(1921-1948)中的眾多詩歌——胡適的《人力車夫》、劉半農的《鐵匠》《老木匠》、郭沫若的《筆立山頭展望》《上海的清晨》、何其芳的《黎明》等,這些詩歌,如果不是編者細心地打撈,估計在我後半生的閱讀中,也不會與其相遇,如果不是從事文學研究或詩歌研究者,一般的讀者或詩歌愛好者,估計也不會與這些詩歌相遇。它們會呆在故紙堆中,成為名符其實的“檔案”。但它們出現在一本新的詩歌選本中時,有如獲得了一次“再生”,給我奇妙的閱讀樂趣。

《異化之詩:新編工人詩典》中編選的詩人起始於1938年出生的劉鎮,結束於2000年出生的詩人陳凱歌。“異化”作為現代性的一部分,呈現在眾多詩歌文本中,它是很多詩人遭遇的現實,也是詩歌對生活及其意義的挖掘,是一種“個體詩性”與“社會詩性”碰撞、提煉後的集結。“異化之詩”讓我們看到社會聚光燈下“工人”這一群體的生活現在時與思想進行時。

從《先鋒:百年工人詩歌》到《異化之詩:新編工人詩典》,在我的閱讀體驗中,展現了一種聯接,即從現代至後現代的過渡。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至五六十年代,對現代中國的想象,到新世紀之後,中國工業社會全面來到與放開之後,工人在不同年代作為詩歌寫作者的身份變化與認知差異,這些都反映在這兩個選本的數百首詩歌文本中。從中,我讀到中國的巨大變革,現代性中國的宏大歷程與毛細血管裏的激情,也讀到工業的敘事與時代的潮汐,以及諸如我這類從鄉村進入城市之後,紮根下來的個體的成長與精神軌跡。

责任编辑:l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