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高永文:內地醫改可借鑒香港社區醫療經驗
來源:橙新聞    2019-03-11 14:49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上月出台,其中提到多項兩地醫療相關的議題,包括鼓勵香港醫務人員北上短期執業,在香港社會引發爭議。在北京出席兩會的全國政協委員、前食衛局局長高永文,接受專訪時表示,相關措施相信是針對醫院管理、醫療管理的專才,並不是要大量前線醫護人員北上,不必擔心會對本港醫療服務造成負擔。

【識港網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上月出台,其中提到多項兩地醫療相關的議題,包括鼓勵香港醫務人員北上短期執業,在香港社會引發爭議。在北京出席兩會的全國政協委員、前食衛局局長高永文,接受專訪時表示,相關措施相信是針對醫院管理、醫療管理的專才,並不是要大量前線醫護人員北上,不必擔心會對本港醫療服務造成負擔。

今年初本港步入流感高峰期,公立醫院前線醫護人員壓力「爆煲」。而大灣區綱要提出鼓勵香港醫務人員北上短期執業,有人憂慮會加劇公營醫療壓力及人手問題。

不過高永文表示,大灣區發展綱要的確提到方便兩地人員交流和往來的措施,但是在醫療方面相信並非要讓香港前線醫護人員大數目地上大灣區發展。

醫療管理人員北上交流更有效

圖:橙新聞

他指出,兩地要在醫療服務的模式和行業管理等方面進行交流,只需透過管理人員和臨床醫學的領導者前往大灣區,與內地同行進行溝通、磨合,甚至透過培訓來將影響力擴大,而不需要香港大量前線醫護人員真的上到大灣區。

《綱要》亦提及「研究開展非急重病人跨境陸路轉運服務,探索在指定公立醫院開展跨境轉診合作試點」,由於港人暫時未能夠使用內地醫保,相信該措施將方便不少人回港就醫。

不過高永文就建議,可以通過兩個途徑解決港人在內地就醫問題。他指出,長者醫療券已可以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使用,下一步可以促使越來越多機構會將機制擴大,讓香港市民在更多的大灣區醫療點內利用到香港醫療制度的津貼。

高永文指,可以促使更多機構會將長者醫療券機制擴大,讓香港市民在更多大灣區醫院就醫。資料圖

兩項措施解決港人大灣區就醫

同時高永文也提到,香港市民在香港買私營的醫療保險,其實可以購買一些覆蓋內地醫療服務的產品,「所以如果在商業性保險能夠配合得好一些,我相信跨境就醫就不會成為一個問題了」。

去年新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高永文回顧過去一年的政協「新丁」經歷,表示看到了內地與香港醫療的不同之處,亦了解到內地的醫療體系和規模龐大,問題非常複雜,會盡自己所能將香港經驗與內地同行交流。

「香港同內地醫療體系,其實是很不一樣的,但是我們面對的問題也有些相似。」高永文指,內地大部分病人都會去三甲醫院看病,同香港情況類似——人口急劇老化,公立醫院一樣擠逼。

高永文指,內地大部分病人都會去三甲醫院看病,同香港情況類似。資料圖

香港社區醫療經驗可借鑒予內地

他表示,疏導病人急需發展社區醫療,所以內地已經出台一系列措施,例如容許三甲醫院裡面的醫生可以在社區民營醫療機構裡面兼職,也要求三甲醫院同社區裡面其他小型醫院或診所發展成聯網,將一些病人放回社區,同時將部分醫療資源支援社區發展。

高永文指,香港在社區醫療的經驗十分豐富,無論市民去大醫院或社區診所,都有信心專科的醫生會按照所屬專科醫學院的診治標準,也有同樣的專業操守要求,希望內地亦能夠效仿香港經驗。

「我相信這方面可以多同大灣區的醫療同道交流合作,也希望大灣區裡面的社區醫療發展得好。」高永文稱。「要令內地市民相信有一套比較完整的診治標準,同行業管理的措施,令他們對社區裡面個體或小型醫療中心的服務水平都有信心,這才能達到內地醫改的目的。」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news/system/2019/03/08/010111761.shtml

责任编辑:wu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