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熱話|雷劈不死反而留下天賜「紋身」?
來源:橙新聞    2022-02-16 22:31
被雷劈中不但奇跡生還,身上還會出現天賜的紋身?

【識港網訊】被雷劈中不但奇跡生還,身上還會出現天賜的紋身?日前,一則Dcard文章「來自天上的圖騰」引起了熱烈討論,作者亞東醫院醫生闕壯理分享了一個英國女子被雷擊中的故事:名叫艾蜜莉的女子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日子,在路上邊講電話邊走路,忽然間「轟」一聲巨響,她便就失去意識,醒來時已身處醫院。經過醫生檢查後,女子僅右耳耳膜破洞輕傷,但從脖子到胸口、四肢留下大片像是紅色蕨類圖樣的「利希滕貝格圖騰」(Lichtenberg Figures),醫生由此判斷她是遭到雷擊。闕壯理稱:「被雷公選上而且大難不死的人,身上會有特別的圖騰喔!」

人體被雷劈中後留下的圖案

闕壯理補充,人類被雷擊的機率是60萬分之一,遠比中六合彩頭獎還高,死亡率大概是10%,剩下的90%有不同程度的傷勢。人體被雷劈中後,電流會經過皮下組織,對微血管造成離子化和熱傷害,導致微血管發炎,形成特別的「圖騰」。這些「圖騰」通常會在24小時內消失,少數會留下色素沈澱。「雷擊對皮膚的影響,可以像『利希滕貝格圖騰』一樣輕微,或是整層皮膚燒焦壞死,至於艾蜜莉右耳耳膜破裂,推測和右手拿手機有關。」他最後提醒大家下雨天時留意一下,不要在戶外空曠地區講電話。

「利希滕貝格圖騰」乍聽下的確像部落圖騰的名字,其實它是因德國物理學家利希滕貝格 (Georg Christoph Lichtenberg)而得名。1777年,利希滕貝格觀察到一個物理現象:把高電壓放電到絕緣體的表面,透過碳粉噴灑到表面,便會出現徑向的放電圖案,再將空白紙張壓在這些圖案上,便能加以複製。同樣的原理,當電流極大的閃電擊中人體時,首先會衝擊皮膚下易脆的微血管,電荷會像閃電一樣突然迸出並產生枝狀圖案,在人體上留下斑駁的紅色痕跡,也就是俗稱的「閃電花」。

德國物理學家利希滕貝格(1742-1799)

台灣大學物理學系教授楊信男、蕭如珀曾合著論文,表示利希滕貝格的實驗甚至成為影印機(靜電影印術)發明的基礎。他們解釋道,美國工程師卡爾森(Chester Carlson)於1930年代提出一個理論:假如照片或文件的影像被投射到具光導電性的表面時,電流只會通過光線照射到的地方,而無法通過印刷過黑暗的部分。卡爾森想出讓乾粒子依照板子上閃亮的影像相吻合的圖形黏到導電板上,再將那些粉末的成像移到蠟紙上,將紙加熱,讓臘溶化,製成持久的拷貝,最終促使了影印機的誕生。

利希滕貝格的原理無論應用到物體、人體或地面上,都能因應電壓而調整「紋路」。按科學家范希柏(Arthur von Hippel)的推斷,只要增加所施加的伏特,或減低四周的空氣壓力,即可改變分枝狀圖案的長度。因此可以說,即使同樣不幸被雷劈中並留下痕跡,每個人身上的「圖騰」及其殘留的時間都是獨一無二的。

地面也有機會出現「利希滕貝格圖騰」  圖:Twitter、Dcard

艾蜜莉的案例在網絡流傳後,網民紛紛好奇被劈中的女子會不會就此擁有超能力或變成閃電俠,也有人指自己曾被雷劈中,超能力是沒有,只是以後很會發電。一名Dcard網民分享自己的阿伯曾經觸電:「電流直接從他手臂爆開,然後竟然沒死,後來也沒甚麼後遺症,但疤痕非常大就是了。」

最後,「利希滕貝格圖形」甚至啟發了藝術家以此為題創作。例如愛好藝術的美國退休工程師Bert Hickman便曾運用這個原理,以亞克力(acrylic)捕捉閃電,創作出細節各異的「閃電雕塑」。不過觸及電流始終高危,Bert Hickman提醒大家若無妥當的安全措施與足夠的經驗,不要輕易嘗試自行創作。

「閃電花」雖然很特別,但是被雷擊中是危險的事,甚至會導致死亡。大家記得聽從醫生的勸告,在雷電交加的日子,不要在戶外空曠地區講電話呢!

 

责任编辑:l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