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經濟下行壓力大 財策宜擴張
來源:香港商報網    2022-02-04 11:09
統計處昨公布去年GDP 預估數字,全年錄得6.4%的增長,扭轉黑暴和疫情以來的跌勢。惟逐季比較的話,GDP 增速則明顯放緩,按季更僅增0.2%。展望未來,新一輪疫情來勢洶洶,外圍財幣雙策亦恐掉頭逆轉,均意味今年經濟下行壓力趨增,由政府到社會各界均不能掉以輕心。

【識港網訊】統計處昨公布去年GDP 預估數字,全年錄得6.4%的增長,扭轉黑暴和疫情以來的跌勢。惟逐季比較的話,GDP 增速則明顯放緩,按季更僅增0.2%。展望未來,新一輪疫情來勢洶洶,外圍財幣雙策亦恐掉頭逆轉,均意味今年經濟下行壓力趨增,由政府到社會各界均不能掉以輕心。

Omicron 疫情自去年底起開始肆虐,近期不斷創出新高,絲毫未有見頂回落跡象,本已加劇員工缺勤及供應鏈問題,影響料於第一季數據浮現;供應短缺推高物價,既令美聯儲不得不加快升息縮表,而繼去年大規模刺激經濟後,今年各地財策又恐無以為繼,這無可避免會令整體需求盛極轉衰。香港作為外向型經濟體,資本市場已因收水預期有所回調,若然供應鏈問題加劇配合外需變得疲弱,未來前景就難過於樂觀。事實上,第四季本地固定資本形成已從上季增13.1%急降至0.1%,出入口貿易同期增幅亦分別從14.2% 和16.9% 收縮至13.3% 和9.7%;尚算維持佳態的,只有私人消費和政府消費兩股內需力量,這主要歸功於消費券成功激活零售市道,政府又繼續加大投放而非逆向緊縮。

可見,下月即將發表的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宜提供一份擴張性財政預算。畢竟,在外圍財幣雙策趨緊之際,缺乏幣策彈性的香港,如果財策也同步緊縮,經濟下行壓力必然更大。跟其他地方不同,香港擁有豐厚的財政儲備,於此非常時期正是開倉濟民時刻,尤其受益於去年股樓交投興旺,財赤水平遠較之前預估為小,更應好好善用資源振興經濟和利民紓困。其中,去年大獲成功、備受各界歡迎的消費券,就宜繼續推出應市。

惟歸根究底,香港還應盡快令新一波疫情受控。去年環球經濟得以反彈,很大程度源於疫苗逐漸普及,所以第二季和第三季疫情明顯緩和;遺憾的是,至年底Omicron 出現後,許多地方的疫情重新嚴峻起來,由供應鏈到通脹問題更攀上新的高度。

香港情況亦然,近日重推禁晚市堂食令、指定處所須關門等等,打擊了消費氣氛和消費需求,跟內地通關也繼續延後,對手停口停的旅遊業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

有謂長貧難顧,防疫抗疫基金之類縱有助解決一時之困,預算案亦宜進一步施予援手,例如針對支援受困較大行業,及減輕疫下財稅負擔等;不過,一日香港無法駕馭疫情,各行各業都無法真正復常。西方社會的「與病毒共存」,事實證明無助經濟社會重回正軌,供應鏈及通脹問題正是疫情肆虐導致的重大病徵,更莫說期間出現大量染疫死亡個案,欲速則不達。「動態清零」表面上有礙經濟社會運作,但卻是最穩妥、最有效、最根本的走出疫困辦法,長痛不如短痛。標本兼治,一方面當局要延續擴張性措施,通盤做好來年財政預算,另一方面還須大家一起抓好疫情防控。如果說,2020 年是疫情初爆之衰退年,2021年是受惠疫苗保護及財幣雙策大水猛灌之反彈年;

2022 年的挑戰,則是在繼續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維持香港擴張財策以抵禦外圍財幣收縮風險連帶經濟收縮風險之年。

责任编辑:sy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