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記者 龔學鳴)立法會大會昨日通過「以口岸經濟帶動新界北發展」無約束力議案,建議特區政府將新界北打造成為以創新科技、高端教育為主的新核心發展區,研究設置或搬遷政府部門、公營機構及高等教育學院至新界北,開放部分沙頭角墟禁區以發展海上旅遊、中英街發展邊境旅遊等。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在會上回應,沙頭角歷史情況獨特,存在極高的保安及走私風險,若要推行大規模的旅遊活動,需研究如何克服相關風險。
香港的口岸經濟規劃嚴重滯後,沙頭角(圖下)近二十多年無任何發展規劃。圖上為深圳。\大公報記者凱楊攝
會上有議員批評,特區政府受邊界和禁區的觀念束縛,長期自綁手腳,缺乏前瞻性規劃。議員又指香港擁有七個邊境口岸,發展潛力巨大,應以口岸經濟帶動邊區開發。
立法會昨日討論「以口岸經濟帶動新界北發展」的無約束力議案。提出動議的民建聯議員劉國勳表示,新界北與深圳接壤,設有多個出入境管制站,一河之隔的福田及羅湖近年發展迅速,相反新界北發展長期被擱置,停留在研究階段,批評政府蹉跎歲月,建議成立一個專責部門處理新界北發展計劃,與深圳及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合作,協助新界北地區轉型。他亦透露,深圳不少區政府關心香港新界發展,鹽田區政府一早已提交計劃書,建議設立「沙頭角深港國際旅遊消費合作區」,希望特區立法會一併討論沙頭角發展。
圖:在鹿頸鳳坑村,海的那邊正是日新月異發展中的沙頭角。/大公報記者盛德民攝
七個邊境口岸 發展潛力巨大
對議案提出修正案的旅遊界議員姚思榮指出,內地早已將中英街發展成旅遊景點,如建立博物館等。他認為,無論是地理位置還是歷史價值,中英街都具獨特性,故建議特區政府將其發展為景點,並考慮以配額形式發放禁區紙予旅行團旅遊。此外,政府亦可考慮開放部分沙頭角禁區,以便市民經沙頭角前往荔枝窩等旅遊景點。
經民聯議員盧偉國說,土地供應不足是香港社會現時存在的問題,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土地荒廢,未能做到地盡其用。特區政府受邊界和禁區的觀念束縛,長期自綁手腳,缺乏前瞻性規劃。盧偉國認為,香港擁有七個邊境口岸,發展潛力巨大,應以口岸經濟帶動邊界開發。
議員何君堯則建議,應將政府機構北移上去,以身作則,「應該隆而重之關注這個地方,你哋不去那裏落足,叫其他人去,怎可以呢?」他認為,政府應顯示魄力,十年內做好新界北發展。
政府:禁區已縮至約400公頃
黃偉綸回應表示,政府一直希望善用口岸的經濟帶,充分把握發展機遇,特別是推動港深合作,發揮協同作用。特區政府在2008年至2016年間,已將邊境禁區的陸地範圍由約2800公頃大幅縮減至約400公頃。現時邊境禁區只覆蓋警方的邊界巡邏通道及其以北的土地、過境設施、沙頭角墟、沙頭角海以及米埔部分地方,政府將上述地點保留在邊境禁區範圍內,主要是考慮到區內的實際環境及保安風險。他說,沙頭角歷史情況獨特,存在極高的保安及走私風險,若要推行大規模的旅遊活動,需研究如何克服相關風險。
對於劉國勳提出增設專責部門,黃偉綸回應表示,政府目前有機制推動新界北發展,主要由發展局牽頭,並與規劃署和土木工程拓展署合作,加上現時香港財政狀況遇到挑戰,故無打算新增部門處理。
![](../../../../images/user.png)
![](../../../../images/m01.png)
![](../../../../images/m02.png)
![](../../../../images/m03.png)
![](../../../../images/m04.png)
![](../../../../images/m05.png)
![](../../../../images/m06.png)
![](../../../../images/m07.png)
![](../../../../images/listbar_shd_b.png)
![](../../../../images/listbar_shd_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