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
年老乃每個人必經的生命課題,在生命盡頭,如果患上認知障礙症,身心將會經歷怎樣的變化?身邊的家人又將面對怎樣的困難及矛盾?
法國劇作家霍里安‧齊勒(Florian Zeller)編寫的《父親》(Le Père),通過一位患有認知障礙症的父親的視角呈現患病狀態,讓觀眾親歷整個過程,感受患者與其家人的感受、壓力和痛苦。香港話劇團於2017年搬演此劇,曾於2017及2019年兩度公演共三十場,而今年將於7月17至8月1日,假香港大會堂迎來第三度公演。
![](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07/10279398_999728-396x500.png)
圖:香港話劇團提供 攝影:Keith Hiro, Carmen So
此劇於2014年獲得法國莫里哀戲劇獎最佳劇本,以及獲提名羅蘭士‧奧利花獎、東尼獎等。去年霍里安‧齊勒更親自執導此劇電影版,並於今年初在辛丹斯電影節(Sundance Film Festival)作世界首演。香港話劇團憑此劇獲得第二十七屆香港舞台劇獎四大獎項,包括最佳導演(悲劇/正劇)、最佳男主角(悲劇/正劇)、最佳燈光設計及年度優秀製作,前藝術總監毛俊輝正是憑父親一角奪得最佳男主角。
![](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07/10279397_559763-756x500.jpg)
圖:香港話劇團提供 攝影:Keith Hiro, Carmen So
《父親》講述年邁的父親André(毛俊輝飾)漸漸失去獨立生活的能力,與男友同居的Anne(彭杏英飾),決定將父親接回家一同生活,以便照料父親所需。患上認知障礙症的父親時而風趣時而迷糊,在他的認知裡,「現實」逐步瓦解,隨即引發了他與Anne的諸多矛盾。背負著對父親的愛、家庭的責任,Anne被現實逼迫得喘不過氣來,迫使她作出「恰當」的抉擇。父親在最後的歲月拼命掙扎,又能否逃出命運的操控?
![](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07/10279399_520547-751x500.jpg)
圖:香港話劇團提供 攝影:Keith Hiro, Carmen So
此次的版本由歐嘉麗翻譯,助理藝術總監馮蔚衡執導,再次特邀毛俊輝連同劉雅麗、彭杏英、話劇團演員高翰文、申偉強、黃慧慈(▲ 組)、張紫琪(● 組)聯合主演。
![](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07/10279400_437222-752x500.jpg)
圖:香港話劇團提供 攝影:Keith Hiro, Carmen So
毛俊輝第三次飾演父親一角,仍深受劇本感動,他認為,《父親》既能讓人理解到這病患帶來的苦痛,同時它又透過病患者的角度去交代整個過程,其中充滿驚奇、猜度、幻想、更意想不到地令人發笑,「怪不得劇作家自稱它是一齣『悲鬧劇』!」
導演馮蔚衡則表示,今年《父親》第三次公演,作品的價值在於帶領觀眾進入認知障礙症病患們的大腦,窺探他們的世界。她補充稱,研究指出,香港患上認知障礙症的成年人的數字逐步上升,此劇提醒大家必須馬上正視和對這些患者予以關懷,而過往演出帶來震撼回響,亦為病人和照顧者帶來不少安慰。
「我誠摯地以此劇獻給患上認知障礙的朋友、照顧者及醫務人員,給他們送上祝福和支持!」她說。
更多詳情,可點擊香港話劇團網頁查詢。
![](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07/10279396_394845-333x500.jpg)
橙新聞: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20/07/07/010154401.shtml
![](../../../../images/user.png)
![](../../../../images/m01.png)
![](../../../../images/m02.png)
![](../../../../images/m03.png)
![](../../../../images/m04.png)
![](../../../../images/m05.png)
![](../../../../images/m06.png)
![](../../../../images/m07.png)
![](../../../../images/listbar_shd_b.png)
![](../../../../images/listbar_shd_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