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科舉有一項規定仍被內地高考沿用!
來源:橙新聞    2020-06-17 12:03
科舉制度始於隋煬帝大業二年(606)設置進士科,科舉是分科選舉的意思,是通過逐科級考試的辦法來選拔人才。有一項規定仍被內地高考沿用!到底是什麼?

【識港網訊】科舉制度始於隋煬帝大業二年(606)設置進士科,科舉是分科選舉的意思,是通過逐科級考試的辦法來選拔人才。其程序與現在的高考報考程序類似,包括報考、應考、錄取三個階段。

科舉制以前,國家選拔人才極其注重門第出身,選士雖也有考試,但以選舉為主,由地方官吏推薦,考選和任用之權完全掌握在地方上擔任中正官的世族手中。科舉制度實行以後大大改變了這種局面,尤其在唐代,科舉考試允許讀書人自由報考,不需要地方官吏的推薦。唐太宗、高宗年間(627-655)是科舉制發展的極盛時期,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備嚴謹的考選制度。

明朝科舉考試中的皇帝 圖:Wikimedia Commons

唐代參加科舉考試的考生主要有三個來源:一是「生徒」,是指由中央官學和州縣官學出身的學生;二是「鄉貢」,是由州縣考送的,在民間私學或自學成才的考生;三是「制舉」,是由皇帝下詔臨時舉行的,應考者被舉薦或自舉到京城長安參加策試,被錄取者可立即授予官職。

我們通常所說的科舉,主要指「鄉貢」,因為這個途徑比較普遍、影響也較大,是布衣平民走向官場的一線出路。每年農曆十一月,考生各自帶上自己的「牒」(考生的家籍憑證,包括籍貫、父祖、年齡、相貌等身份材料)到其所在的州、縣「投牒自舉」,即以書面形式提出申請,經嚴格篩選考試合格者再由州送尚書省參加省試。因每年這個時候考生們都隨地方向京師進貢的糧稅特產一道解赴朝廷,所以稱他們為鄉貢或貢士。

科舉考試嚴格限制考生的家庭出身。唐代規定犯過法的人、州縣衙門的役吏、工商業者等社會地位低下的人不得參加科舉考試。到了宋代,雖然允許工商業者、「雜類」人等報考科舉,但又在此前基礎上規定,不孝不悌者、和尚道士歸俗者沒有資格參加科舉。

宋朝的科舉考試 圖:Wikimedia Commons

清代規定凡是家庭中三代之內有娼(妓女)、優(演員)、皂(役吏)、隸(奴隸)者,都屬於家庭出身不清白,這些人的子孫後代及殘疾人都被排斥在科舉考試之外。傭人、看門人、轎夫、媒婆、剃頭修腳者也都屬於「身世不清」之列,也都沒有參加科舉考試的資格。

清代時,轎夫不能參加科舉考試 圖:Wikimedia Commons

此外,科舉考試還嚴格要求考生到籍貫所在地報考,今日內地高考仍沿用這一制度。

唐代初期曾要求考生在籍貫所在地報考,不過到唐代中後期又允許考生在別地報考。例如,大詩人白居易出生於鄭州,籍貫是太原下邽,父親死後移居洛陽,但白居易既沒有回原籍太原考試,也沒有在居住的洛陽考試,而是到宣州參加州縣解試,又從宣州被解送到長安參加進士科考試。

宋代時期,考慮到各省文化水平的差異性,府州解試競爭激烈程度不一,有些考生為了能到競爭相對較小的、錄取率較高的地區應試,便冒充這些地區的籍貫,稱為「冒籍」。

因此,為便於考察考生的出身和道德品質,維護科舉考試區域配額制度的公正性,一般要求考生在籍貫所在地報考,並對「冒籍」的考生予以嚴懲。明代宗景泰四年(1453),順天府發現取中的舉人中有十二人是冒籍的,結果全部由錦衣衛逮捕後送至刑部問罪,終身不許再參加科舉考試。

貢院內的號舍 圖:Wikimedia Commons

在科舉考試的報考限制中,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即不允許女性參加考試。這主要是因為君主時代官僚體系中除少量宮官外不設置女性官員,以選官為目的的科舉自然不會讓女性參加。唐代女詩人魚玄機曾慨歎自己生為女兒,空有滿腹才情,卻無法與鬚眉男子一爭高下,寫下「自恨羅衣掩詩句,舉頭空羨榜中名」的詩句。

在考試內容方面,隋煬帝時期開設的進士科,以考試策問為主來選取進士。策問就是有關國家政治經濟生活等方面的論文,此時進士科考試只有試策,「到高宗時,考功員外郎劉思立始奏進士加雜文,明經加帖」。雜文就是詩賦,帖是帖經。此後發展為口試、帖經、墨義、策問、詩賦五種形式,所考內容主要是儒家經典。

 

金榜名錄 圖:Wikimedia Commons

實際上,科舉制度的影響力還蔓延到東亞和西方一些國家,日本、朝鮮、越南等國都曾效仿中國實行科舉制度,不少西方國家也借鑒科舉制度建立了文官制度。

科舉制度也吸引了外國人參加,而且考中的人還不少。唐代曾設立「賓貢進士」制度專門優待外國考生,並相對放寬條件錄取一些日本人、朝鮮人、波斯人和猶太人等作為賓貢進士。朝鮮歷史上在中國參加科舉考試並考上進士且有姓名可考的就多達五十三人。此後,宋元明清代也都有外國人參加科舉考試的記載,可見科舉制度影響之大,報考範圍之廣。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開明書店」,文中部分內容整理並改編自《君子之學:養成聖賢的教育傳統》)

《君子之學:養成聖賢的教育傳統》
作者:閆廣芬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2017年10月

橙新聞: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20/06/16/010152514.shtml

责任编辑:l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