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限聚令」繼續延長,但疫情無阻藝術工作者的熱情,創作依舊。繼政府博物館相繼有限度重開之後,不少商營藝術展覽場地也陸續重新開放,以下推介三個近期比較熱門的藝術展覽,展品有受疫情啟發的,有來自韓國的,也有與文字有關的。疫情下用藝術療癒心靈,也是減壓紓懷的一種良方。
展覽:承受着自身的姿態
![](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06/1-12-750x500.jpg)
日期:即日起至9月
時間:星期二至日上午11時至晚上8時
星期一下午2時至晚上8時
地點:中環大館藝術展廳
內容:疫情之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定在1.5米,《重慶森林》內那種「我跟她之間的距離只有0.01公分」的陌生浪漫情懷,放在今天,即時變成一種危機。疫情改變生活,讓人思考,如市民被迫自我隔離、獨處,啟發了不少藝術創作。現正舉辦的「承受着自身的姿態」展覽,就是因應疫下的種種審視限制與距離而衍生出來,五位藝術家陳沁昕、Thea Djordjadze、Jason Dodge、Eisa Jocson及Pratchaya Phinthong透過雕塑、照片、故事,甚至是移動的軀體,探討如何把現存的限制和束縛,轉化為藝術素材。個人認為,展覽讓人思考之處是——藝術家與觀者之間的距離,到底有多遠?又要站得多近,才看得明白展品想表達的是什麼?
![](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06/2-11-751x500.jpg)
展覽:清風明月
![](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06/3-11-750x500.jpg)
日期:即日起至7月4日
時間:星期二至六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地點:中環鴨巴甸街35號PMQ B座6至7樓駐香港韓國文化院
內容:「衣食住行」是人類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從不同國家或地區的「衣食住行」習慣能了解當地的文化。駐香港韓國文化院與Soluna Art Group聯合舉辦展覽「清風明月」,展覽分為三個部分——衣、食和住,通過16位藝術家的作品讓觀者身在香港也能探索韓國的藝術及文化。在「衣」呈現韓國傳統服飾之美,如藝術家金暻嬉因發現古代宮廷花鳥刺繡而開始醉心研究傳統刺繡藝術,金氏認為刺繡是一種表達形式,以此為媒介向她關心的人傳達情和美;在「食」中呈現多款珍貴傳統陶瓷器具,包括粉青沙器與現代陶瓷茶具,極富韓國傳統色彩。
![](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06/4-11-407x500.jpg)
展覽:一念吉祥
![](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06/5-9-354x500.jpg)
日期:即日起至8月22日
時間:星期二至六上午10時至下午5時
地點:觀塘海濱道165號SML大廈4樓一新美術館
內容:以現代漫畫角度去演繹成語或古語,既有趣,又能幫助記憶。現正舉辦的展覽「一念吉祥」,呈現從事博物館工作逾45年的楊春棠所創作的漫畫插圖手稿,這些手稿源於其早前出版的《半一浮生》,描繪了虛構小人物「平半一」由出生至升讀大學期間發生的22個生活小故事。展覽及書中有不少以詼諧、幽默角度詮釋成語的作品,如畫中人坐着飛機來表達《一日千里》這個成語;至於作品《一枝獨秀》,則描繪了主人公手拿枝幹特別長的植物站上第一名寶座。每一件作品都新穎有趣,畫風樸素純真,無論大人小孩都能理解。
![](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06/6-8-355x500.jpg)
![](../../../../images/user.png)
![](../../../../images/m01.png)
![](../../../../images/m02.png)
![](../../../../images/m03.png)
![](../../../../images/m04.png)
![](../../../../images/m05.png)
![](../../../../images/m06.png)
![](../../../../images/m07.png)
![](../../../../images/listbar_shd_b.png)
![](../../../../images/listbar_shd_b.png)